□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本报记者 范瑞恒
□ 本报通讯员 高军平
“把脉问诊开良方、精准施策解难题”,这是天津市检察系统开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的初衷。2023年1月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综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手段,依法能动履职,助力民营企业提升法治化经营水平、防范化解法律风险。
经济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检察机关的重要政治责任。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凤超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依法能动履行检察职能,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让企业家在津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开展调研走访行动
“我们这次就是想听一听企业有什么司法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2023年10月11日,天津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侯智到该市某供热公司调研,解决企业难题、征求意见建议,从而增强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前,西青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云琦一行到天津市红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调研,了解辖区内综合批发市场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提出针对性建议,帮助企业建立相关保护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岁末年终,津南区人民检察院、北辰区人民检察院、静海区人民检察院、宁河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相继到辖区企业走访调研,谋划助企之策。
不仅如此,天津检察机关还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服务民营企业调研走访行动,切实找准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在线上,全市检察机关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创设“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便于企业随时提出“服务清单”“需求清单”“问题清单”,依托信息化手段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在线下,各级检察机关向企业发放检察服务联系卡,摸实情、问实策、求实效。
数据是最好的注脚。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走访民营企业近600家,召开座谈会近60场,通过线上“绿色通道”收集法治环境需求39项,有关要素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需求18项。
提供“菜单式”法治服务
2023年6月29日,天津市委统战部、市检察院、市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暨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工作座谈会召开。
会上,一本小册子引起参会人员的关注,它就是《民营企业法治化经营和法律风险防范提示手册》。
天津市工商联法律服务部部长赵淼淼评价道:“这本手册有助于全市民营企业树立法治思维,筑牢法律风险管理防线,提升法治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手册凝聚了众多一线检察官的法律监督智慧和司法实践经验,是在走访351家企业、收集119份问卷、征求各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天津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黄祖帅介绍说,手册分前言、法治引领篇、法律风险防范案例篇等8个部分。
认真翻阅手册后,天津励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凯说:“我们企业在合规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截至目前,该手册已向天津市、区工商联和部分民营企业发放3000余册。
此外,天津检察机关组建由208名检察官参与的服务企业法治宣传团队,到企业“送法上门”;组织开展“百名检察官讲营商环境”微课程录制工作,形成“菜单式”法治服务课程。同时,联合天津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共建“企业家法治会客厅”工作机制,会签《关于联合共建“企业家法治会客厅”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筹备“开门访谈”“闭门咨询”活动,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提升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坚持惩治与保护并重
坚持惩治与保护并重,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天津检察机关一贯遵循的原则。
王某是某民营企业的一名店长,其为打赏某直播平台主播,私下侵吞该民营企业货款约75万元。天津检察机关以王某犯职务侵占罪提起公诉,法院最终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两万元。
侯智介绍说,2023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开展重拳整治侵害民营企业权利违法犯罪行动,依法办理侵害企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等类别案件,推动民企内部腐败问题治理。针对社会反映集中的司法案件效率问题,开展“办理涉民企案件质量效率提升行动”,快速受理、快速审查、快速处理、快速追赃挽损,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办案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数据显示,全市检察机关2023年依法提起公诉涉民营企业非法经营、合同诈骗、生产伪劣产品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类犯罪案件162件,依法办理职务侵占、串通招投标等民企内部腐败案件46件,依法办理盗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敲诈勒索等侵害企业及企业家财产权案件38件。
在加强保护方面,天津检察机关依托“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探索开展预防性公益诉讼;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深化行动,推进企业合规刑事诉讼全流程适用,引导企业在依法合规经营中提升竞争力。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图为9月26日上午,佛山市反诈骗中心反诈宣传民警开展反诈知识培训。本报记者 邓君 摄□ 本报记者...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编者按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鼓舞奋进力量,本报组织开展“新时代新征...
“秘方”致脸肿如馒头,“神医”辩称是“排毒” 记者调查网络“神医”乱象
漫画/李晓军 编者按 打开手机,养生“爆款”席卷屏幕,“神医”故事层出不穷,“网红医生”侃侃而谈……在信息洪流中,医疗科普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