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辟谣平台
近日,网络上有视频称上海等几个大城市可以实现“投靠朋友落户”,很快这一消息被辟谣。上海市民服务热线12345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投靠关系落户并未发生政策变化。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执行本市投靠类户口迁移政策的若干规定》的要求,投靠关系仅限于子女投靠、夫妻投靠以及本市支内、知青,或因其他原因去外省市工作的人员(以下统称“外迁人员”)及其配偶,按国家法定年龄退休,或者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老人,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回沪落户。
那么,所谓的“投靠朋友能落户”谣言是怎么出炉的呢?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相关信息与代办所谓“落户手续”的中介机构有直接联系。这类中介机构在社交平台注册账号,捏造政策,用以增加获客机会和咨询量。就“代办落户”的说法,记者梳理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话术”。
话术一:大专也可全家落户
仔细查看中介所谓的“大专学历即可全家落户”,不难发现是偷换概念。
本质上,中介介绍的是《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的落户方式,俗称“居转户”。居转户方式本身对学历无特殊要求,而是和居住证持有年数、社保缴纳年数、职称水平,并且达到一定的市场化评价标准等要求有关。因此,所谓“大专学历即可落户”的说法属于“标题党”。
部分中介还提到了“留学生落户”的方式。根据《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规定,国(境)外学士学位如为最高学位的,本科阶段累计在外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如最高学位为硕士的,国(境)外学士学位可不受前述限制。因此中介提到大专学历也可落户的说法,其实是通过海外留学提升学历后再进行申请,并非直接可以落户,使用的仍是偷换概念的伎俩。
话术二:无居住证也能落户
此类话术是通过合并不同落户方式的办理特点编造拼凑而成,让人误以为中介机构神通广大,可以让所有人实现“零门槛”落户。但咨询中介后可知,“无需居住证”指的是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的方式,简称“人才引进”方式,这两者是独立的落户方式,并非可以同时满足。此外,“有没有房子”不是落户的必要条件。
话术三:上学无需回老家迁出
这属于故弄玄虚,并非新政策,也不需要中介服务。
根据规定,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父母一方满足以下两种情形之一,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区实际,统筹安排适龄随迁子女入学——第一种情形: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一年内(2022年7月1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证明;第二种情形: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连续3年(首次登记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
话术四:“新政”名额有限
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上,有许多账号打着所谓2023年“11月落户上海放宽条件”“12月上海落户新方案”等消息,点开视频或链接后,可发现都是围绕政策文件内容进行编造或曲解,误导他人。
上海辟谣平台还发现,部分中介为了增大获客机会和传播范围,还会编造所谓“新政”的出台原因,或虚构所谓的“政策截止日期”,营造紧迫感,以吸引他人咨询。鉴于此,建议公众不可轻信所谓的“代办落户”。要知道,一旦遇到不靠谱的“代办落户”中介,既可能被窃取隐私,也不排除被卷入违法违规操作。(车佳楠)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监督故事丨一个工程两份合同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移动纪检监察组、吉林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