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2022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组走进广东省江门市威东村,与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面对面交流。大家坐在板凳上,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畅所欲言。在“板凳会”上,一名残疾人提出,希望优化农村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出行。此后,该建议一路直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今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提出“统筹城镇和农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差距”。通过立法将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予以落实和具体化,是宪法实施的内在要求和基本途径。从农民口中的建议,到形成国家层面的法律,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也是践行我国宪法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要求的一个生动注脚。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突出位置,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保证宪法实施,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新时代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编制立法规划计划,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立法形式,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动宪法全面实施。特别是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影响深远,既以宪法为立法依据,又将宪法有关所有权、财产权、平等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婚姻家庭和继承等规定通过立法予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更好发挥宪法作用,要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坚决把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贯彻到立法中,体现到各项法律法规中。
推动宪法实施,要着力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新时代以来,从设立国家宪法日,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要进一步做好法律知识普及,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让宪法实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宪法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承载了14亿多人民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面向未来,进一步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定能用法治维护人民权益、保障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人民日报 黄 星)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