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第三批检察机关与妇联组织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深化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与妇联组织在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中的协作。
此批典型案例共10件,分别为:北京吉某婷国家司法救助案,河北张某青等3人国家司法救助案,辽宁刘某等3人国家司法救助案,黑龙江尤某国家司法救助案,浙江任某方国家司法救助案,安徽徐某燕、吴某琴国家司法救助案,江西李某娟国家司法救助案,河南张某香、王某欣国家司法救助案,陕西董某花、何某琴国家司法救助案,新疆扫某汗国家司法救助案。
典型案例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注重加强与妇联、民政及教育等部门沟通协作,共同开展走访调查,及时发放司法救助金,协调开展就业指导、心理疏导、情感关怀,有效解决被救助人家庭的实际困难,实现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机衔接,充分展现了司法救助“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的社会治理效能。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检察院与妇联组织对因案致残生活困难的妇女进行跨省多元救助;安徽省无为市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与妇联等组织对农村地区困难妇女及未成年人开展上下联动多元综合救助帮扶……2023年检察机关与妇联深化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主动筛查发现司法救助线索,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对“5+2”类困难妇女切实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涌现出不少检察机关与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更好维护困难妇女合法权益的优秀案件。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回应“内卷式”竞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新问题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回应“内卷式”竞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新问题—— 保护公平竞争 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0.01%虚假训练文本可致有害内容增加11.2% 警惕人工智能“数据投毒”
国家安全部今天(5日)发布安全提示文章,人工智能的训练数据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其中不乏虚假信息、虚构内容和偏见性观点,造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