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呼吸道疾病三大认识误区_湾区律师网

警惕呼吸道疾病三大认识误区

2023-11-21 11:03:36  浏览:1154  来源:法治网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些人感染呼吸道疾病后,选择居家观察,等待疾病自愈。其中有哪些认识误区,应该注意些什么?“近期流行的呼...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些人感染呼吸道疾病后,选择居家观察,等待疾病自愈。其中有哪些认识误区,应该注意些什么?

“近期流行的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研究员李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这些呼吸道感染病的病原体不同,但它们早期症状差别不明显,都以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为主。

有人认为,出现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与感冒差不多的症状后,为避免交叉感染,等待自愈即可,没必要第一时间去医院。

李辉表示,对于年轻、免疫力正常的健康人群,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可以先在家观察3—5天,同时注意多休息、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劳累,一般一周左右症状就会自行缓解。

“虽然多数呼吸道疾病对年轻的健康人群来说可以自愈,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患者持续高热不退,咳嗽不缓解,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等情况,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完善血常规、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明确有无进展为肺炎。必要时完善呼吸道病原学检查,尽快接受针对性治疗。”李辉强调。

而对于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尽快确诊感染病原体类型,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因为这部分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出现危重症的概率相对偏高。为避免交叉感染,去医院就诊时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李辉说。

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可否自行购药服用?

“如果是吃常规的退烧、止咳类药物,问题不大。但服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类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李辉解释道,“一是医生会权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日常服用的一些药物,可能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带来不良反应。二是对于一些药物的适应证及适用人群,非医学人士很难通过简单看药品说明书掌握,自行服用会带来药物误服乱用风险。”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日前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建议大家在确认病原体以后再用药,而不是靠猜想滥用药。

针对部分家长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药物的做法,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表示,这种做法不可取。她解释道,阿奇霉素对病毒感染无效,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病毒感染是不合理的。另外,孩子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滥用药物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有可能造成脏器损害等。家长要在医生或者药师指导下给孩子规范用药。

近期,有家长在社交媒体分享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的经验。这种居家做雾化的操作可行吗?

李辉认为,居家应用雾化类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他说:“这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患者难以自行判断是否适合雾化,有些人气道敏感,居家雾化某些化痰药可能会刺激气道发生痉挛,造成呼吸困难,而这种情况在家很难及时处理;二是难以自行判断合适用药类型,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雾化药物包括化痰药物、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激素等类型;三是雾化装置清洗消毒不到位,存在导致继发细菌感染等的风险,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代小佩)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