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记者11月8日从公安部获悉,2023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昆仑2023”等专项行动,持续依法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假冒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共破获相关案件1700余起,集中打掉一批利用网购模式进行欺诈式售假的犯罪团伙,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着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购物消费环境。
公安部同时公布了打击网上侵权假冒犯罪10起典型案例。这10起案例分别是:江苏等地公安机关破获盗版教辅图书系列案;上海公安机关破获“6·14”销售假冒品牌服饰案;安徽公安机关破获“7·3”生产销售伪劣消防器材案;福建公安机关破获“3·07”制售假冒品牌运动鞋案;湖南公安机关破获“7·21”销售假冒汽车配饰件案;广东公安机关破获“10·25”制售假冒品牌手表案;广西公安机关破获“7·29”制售假冒网红品牌螺蛳粉案;重庆公安机关破获“9·15”制售假冒品牌灯具案;四川公安机关破获“1·09”制售伪劣燃气热水器案;四川公安机关破获“6·01”制售假冒品牌化妆品案。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消费领域制假售假犯罪活动持续向网上转移,损害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网络消费环境。对此,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紧盯消费者诉求集中的食品、药品、燃气具、电气设备、消防产品等关系群众健康安全的民生领域制假售假犯罪活动,主动出击、打早打小,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针对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跨区域、系列性大要案件,公安机关严守安全底线,坚持全维打击,追根溯源、循线深挖,坚决摧毁犯罪窝点,坚决查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条。同时,推动电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网上消费环境治理,有力遏制此类侵权假冒行为多发高发势头。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入推进“昆仑2023”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各类侵权假冒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积极协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健全完善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切实维护消费市场秩序,为保障民生、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公安力量。同时,公安机关提示广大消费者,在“双十一”网上购物高峰期,要增强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选择正规平台,按需理性消费,警惕促销套路,谨防消费陷阱,发现侵权假冒线索的,要保存好支付记录、电子订单等购物凭证,及时向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举报投诉。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辱骂球员投掷水瓶扰乱大型赛事秩序 专家称对闹事观众也要采取“黄红牌”处罚措施
本报记者 张守坤 近日,在天津津门虎对阵成都蓉城的足球比赛中,有球迷辱骂球员韦世豪及其家人,引发争议。 天津市足协随后发布...翻炒医保旧谣 谎报地震预警 伪造警情通报 网信、公安严打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
7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突发事件、社会民生等领域,假冒权威、凭空捏造,使用AI合成不实图片和视频,误导公众认知,污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