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杨晓红 王馨骢
如今,江苏省泗阳县三庄镇红星社区的老党员杨邦周每天早上都会穿着微网格员的蓝马甲在村子里溜达一圈,设在他家里的“微网格小议站”也成为处理社区邻里纠纷、家事矛盾等“办公场所”。
这是宿迁市推进综合网格“精网微格”工程的缩影,而这样的工作站在全市不止一个。近年来,该市聚焦全面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效能,秉持“精心编网、微细划格,精准用网、微治强格,精进建网、微服保格”理念,大力实施“精网微格”工程,不断强基础提升战斗力、强创新提升竞争力、强品牌提升影响力,用绣花功夫、顶真作风抓细抓实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
精心编网
2022年9月,宿迁市委政法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 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制定《宿迁市“精网微格”微网格建设标准》等5份文件,形成系统完备的“1+5”工作体系,并明确“村组楼栋、百户一格,企业学校、各自成格”的微网格划分标准,将全市网格细划为18099个微网格。
图为江苏省宿迁市经开区泰和社区网格员向辖区民警学习法律知识。 江苏省宿迁市委政法委供图
宿迁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吴昊介绍,通过明确“三强三有三统一”的微网格建设标准,即强组织、强队伍、强阵地,有机制、有经费、有成效,统一名称标识、统一功能定位、统一工作装备,全面规范微网格建设工作。同时,还将“精网微格”建设全面融入党组织工作体系,依靠党组织现有力量,解决微网格联络员配备管理问题。
其中,在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注重从小区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党员楼栋长、在职党员中遴选,在其他涉农村居注重从网格内的村(居)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中遴选,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户”工作体系。
目前,全市共有5017个网格5771名网格员和18099个微网格18186名微网格联络员,以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理念,建立从预防着手、以治理减量、用调处断后的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夯实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根基。
智慧强格
2022年6月7日,宿豫区大兴镇周夏村网格员张路与微网格联络员丁成国、丁成宽在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名男子连带电动三轮车栽在路旁的排涝渠中,情况危急。后该男子在三人的合力下被救出。经了解,三人得知该男子为躲避对面来车致使翻车,但肇事车辆不见踪迹。
了解情况后,张路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系统向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报备,中心根据职责权限将该事件派发至公安部门,公安机关通过调取监控锁定肇事车辆,找到了肇事者。
宿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海红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智能应用系统设置了事件处置模块,实现事件上报、自动派单、智能交办、核查反馈的工作闭环。在日常巡查中,网格员通过手机App现场采集信息,按照“能处则处、能处尽处”原则处理网格事项。
“系统实时接入社会面监控,可视频连线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及调度网格员,进行现场指挥处置重大风险事件。”刘海红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实现与宿迁公安“西楚云”系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互联互通,自上而下的指令交办、核查落实、考核评价,自下而上的数据采集、事件上报、处理反馈形成“六步闭环”。
2022年,该市依托于该系统搭建精神障碍患者矛盾风险、出租房屋矛盾风险、家庭婚恋纠纷风险监测预警等实战化应用场景,建立健全大数据助力精准制导、辅助科学决策机制,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微网格,由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等入户核查,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强网提质
“蔡大妈,燃气记得随手关,这有安全隐患呢,我把窗户打开,您记得常通风。”“许大爷,天气暖和,我把您搀到外面晒晒太阳啊!”连日来,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村网格员毛荣按照网格治理“1+3”专项行动要求,走村入户开展走访排查工作,每到一处,都会与群众拉拉家常,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问题。截至目前,该镇36名网格员累计走访家庭2800余户,收集民意线索230余条,解决问题诉求37件。
今年初,宿迁市委政法委推出网格治理“1+3”专项行动,组织全市网格员开展“大走访+事件联动处置、宣传阵地建设、网格活动组织”,将全面提升网格事件联动处置率、宣传阵地规范化建成率、“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覆盖率等作为深化网格工作质效标准。
“通过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了网格实战应用,推动网格效能提质提效,让群众对网格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吴昊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5771名网格员走访1638840户,解决问题33618件。
宿迁市委政法委还成立督查组,对网格工作走过场、评定工作不严肃、评定结果不符合实际的,进行书面通报,并约谈县级党委政法委分管领导、有关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必要时予以挂牌整治。此外,该市还将巡查走访、隐患排查等工作纳入综合网格星级创建考评范围,对全市城乡社区综合网格进行评定星级,设置1至5级创建标准,实行差别化管理。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铜陵“跑办代访”由“点”及“面”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高档精装房何以遭遇“流水线式破坏”?记者实地调查长沙精装房“断梁门”事件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近日,湖南长沙一高档精装房的业主在装修时意外发现,客厅与餐厅衔接处的承重梁钢筋被人为切断。经查,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