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2020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河北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改革时间紧、任务重、人员不足,对于承担相关工作的石家庄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科长齐永进来说,这无异于一块“最烫手的山芋”。
为确保全市乡镇和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工作顺利完成,齐永进创新性提出乡镇综合执法“三个推进七个统一”工作措施,带领同事全程设计、指引261个乡镇和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先后出台具体方案、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引数十份,编印行政执法汇编500余册,力促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增速提效,打通基层法治“最后一公里”。
在齐永进带领下,石家庄市改革任务提前完成,顺利分3批下放委托13个执法领域111项行政处罚事项,指导261个乡镇和街道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配备2254名执法人员,指导乡镇和街道实施行政检查18599次。2021年,齐永进指导深泽县留村乡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被河北省司法厅评定为全省唯一的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指导案例。
接下这样的“烫手山芋”,对齐永进来说并非第一次。
2017年,河北被确定为全国唯一在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部门同时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试点的省份。齐永进先后研究制定石家庄市推行“三项制度”的实施方案和三个办法,创造性建立“1+2+3+4+5”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框架体系,从制度层面奠定规范执法程序、提升执法能力、强化执法监督的基础。
为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齐永进重点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和优秀课件,不断强化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确保执法人员真正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同时,他推动组织全市行政执法记录大练兵活动,立足实战实用实效,让行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行政执法记录的要求、标准和方法。
为全方位多角度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落实,齐永进和同事们在全市打造5个县区和7个市政府部门作为示范单位,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使全市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整体得到提升,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也得到提高。2019年,全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现场观摩会在石家庄市召开,充分展现了该市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取得的成效。
为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齐永进突破性提出规范行政执法多项举措,指导市级28个行政执法部门提出包容免罚事项443项,指导多个县区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主动创新执法监督方式,坚持每季度开展行政执法公示网上巡查,不断推动公示监督常态化,不断提升文明利企水平。
面对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齐永进带领同事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进行全面梳理,确定全市12个领域163项保留证明事项和11个领域34项第一批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综合运用多种案卷评查方式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每年累计评查执法案卷200余本,不断提升执法质量;严格执法证件管理,动态清理不符合条件的执证人员,努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法治化执法队伍……
“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交‘最漂亮的答卷’。”这是同事对齐永进的评价,这也成为他推进全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的真实写照。齐永进先后获得“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河北省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坚持靶向发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换脸变声”诈骗、设备偷窥偷听——如何提升防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利用“AI换脸”伪造身份、智能设备“偷听”、摄像头被操控……AI生成视频、智能管家、刷脸支付等新技术让生活更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个...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