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随着暑期的到来,全国中小学生正式开启“暑假”模式。随之而来的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记者7月11日从司法部了解到,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环境,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专题研究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加快推动条例立法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擘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蓝图。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加快推动出台该条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体系、构筑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屏障、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草案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还对有关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草案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将成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据统计,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1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6.8%。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亟待通过完善立法,进一步强化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主体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责任,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据了解,司法部作为行政立法部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落实到立法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司法部、国家网信办积极落实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在起草和审查草案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征求中央有关单位、部分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行业协会和专家的意见,凝聚社会共识;反复研究论证,对草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从立法层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高质效履职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下一篇:紧盯短板厚植乡村振兴法治根基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