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张美玲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1600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42万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并依法对造谣传谣网民进行查处。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如今的谣言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播虚假消息,很多都夹杂着社会情绪、舆论态度、利益诉求,并辅以极具迷惑性的视频、图片、文字,即便是“智者”也常常上当受骗。这说明,面对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谣言止于“智者”,而要主动亮剑,打好“组合拳”,让谣言止于“治者”。
首先,网络平台要扛起责任。网络平台是各类网络信息汇集地,在治理谣言上,平台要主动担当作为,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对入驻账号和发布内容进行全流程管理,不能只管发布,不管监管;只要“大流量”,不顾“正能量”。同时,平台要建立辟谣专区,及时发布辟谣信息,最大程度消除谣言造成的不良后果。
其次,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公安、网信等部门要建立完善高效顺畅的联合执法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形成打击治理谣言的工作合力。同时,相关涉事单位要全力配合,及时介入调查核实,以权威发布挤压网络谣言生存空间。
此外,法律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造谣写手、流量黑手、网络推手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让“按键伤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考虑到一些谣言的受害者往往囿于时间、精力、成本等因素,无奈选择放弃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降低受害者的维权成本,以更好打击造谣者,进而教育引导网民将“键”下守法当成一种习惯。
当然,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谣言,广大网民也要擦亮双眼,增强甄别能力,不轻信、不盲从,不推波助澜;如果自己不幸成了网络谣言的受害者,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菏”法护航“六个新菏泽”创建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