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将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校园。目前,两校可预约日期内的参观名额均已约满。记者调查发现,趁此机会,不少兜售“名校门票”的黄牛又露头,甚至还有不法分子打着“有偿入校”的旗号,诈骗钱财。
“大家排好队,不要堵住学生通道,从右侧闸机刷身份证入校,只要预约成功的都能进。”日前,记者在北大东门看到,尽管校园尚未开放社会参观,但入校通道仍挤满了人,两名保安一左一右把守在校门处,大声引导着游客有序排队入校。“入校的人越来越多,没有一刻能闲下来。”一名保安在工作间隙向记者介绍,当前,除了师生可以照常出入校,校友、师生亲友也能通过校内预约系统,申请入校。
清华西门外,拥挤的情况则更加严重。拍照打卡的游客把校门口堵的水泄不通,不时还能听到保安用扩音器大喊:“拍照的游客让一让,不要堵在门口。”入校的人群中,一名带着孩子的游客被保安挡住,露出焦急的神情。她说,自己在网上花100元找人帮忙预约入校,但刷身份证时闸机却显示“未查到预约信息”。“我赶紧给对方打电话,但始终没人接听,不会是遇到骗子了吧?”
顺着这名游客提供的线索,记者登录某二手交易网站发现,兜售“申请入校”服务的黄牛数量众多,而“清华北大入校名额”也已经变成一种“商品”,被明码标价——清华的预约价格在每人80元至120元不等,而北大的入校名额则高达150元至200元。“每天北大放出的预约名额比清华少一些,所以价格更高。”一名黄牛向记者解释。
记者随后又在清华北大的微博超话中发现,这里早已经充斥着各类“求带入”“有偿预约”的求助帖,其中多数为外地来京的游客,有的还抱怨“开放预约名额‘秒没’”“好几个人一起抢都没抢到”“清北火爆程度堪比热门景点”……而在这些帖子下方,不时有黄牛在评论区“露头”,留言可以提供有偿预约服务。
众多求助帖中,学生小韩发布了自己的受骗经历,提醒游客“黄牛不可信,当心被诈骗”。“我在微博上发帖,希望进清华逛逛,不久后便有一名黄牛主动联系我,说先交20元,成功入校后再补80元。”小韩今年19岁,刚从国外留学回来,想趁着暑假来北京旅游,名校自然是必打卡的一站。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她先向黄牛转了20元,并提交了身份证号、电话、姓名等身份信息,用于预约入校。
“可到了当天,我却被拦在校门口,保安说我的身份证没有预约。随后,黄牛又让我换了一个校门,同样进不去。”顶着太阳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小韩最终也没能如愿进入清华,可就在她想要回预付款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黄牛拉黑。“最近,清华和北大都开放了预约参观,尽管名额不好抢,但这件事还是给我一个警醒,要通过正规渠道,预约参观。”
记者注意到,清华北大均曾发文明确,抵制有偿申请预约入校的行为。清华表示,该校为教学科研单位,非旅游景点,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抵制黑导、游商等非法经营行为。北大也明确,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拒绝以任何名义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预约行为。(北京日报客户端实习记者 何蕊 实习生 杨文君)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