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新国标”7月1日起施行_湾区律师网

头盔“新国标”7月1日起施行

2023-06-30 09:26:56  浏览:1062  来源:光明网
  本报记者 孙宏阳  头盔“新国标”将于7月1日起施行,新制定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在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

  本报记者 孙宏阳

  头盔“新国标”将于7月1日起施行,新制定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在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6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举办了“头等大事,保命新盔”解读头盔新国标媒体研讨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因此,安全出行,选择、佩戴合格头盔成为关乎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

  “新国标”兼顾成人儿童头型

  随着我国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攀升,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也日趋增多。根据北京市交管部门统计,截至今年6月15日,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事故同比上升了三成,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已占全市交通亡人事故的29%。正确选择、佩戴安全头盔可大大降低在事故中的致死风险。

  为此,7月1日起推行的头盔“新国标”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包括驾驶人以及乘坐人员)佩戴的头盔标准。新增了三个安全性能指标,分别为: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头盔壳体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和头盔表面摩擦力。

  在适用性方面,“新国标”考虑到亚洲人的头型尺寸,头型由旧标准的大、中、小、特小四个头型修改为A、E、J、M、O五个头型,兼顾了成人和儿童的需求;按照形状分为全盔、3/4半盔(春秋盔)和1/2半盔(夏盔),适应了不同季节的适用需求。

  而根据头盔的适应对象,“新国标”将头盔分为A类盔和B类盔,A类盔为摩托车乘员头盔,适用于摩托车乘员和电动自行车乘员;B类盔为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仅适用于最高时速不大于25公里的电动自行车乘员。

  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介绍,符合“新国标”标准的优质头盔主要有几大部件:壳体、缓冲层、佩戴装置、内衬棉、护目镜,而且每个部件都采用较厚的材质,比如:壳体厚度建议在2毫米左右,缓冲层厚度建议在20毫米以上,佩戴装置织带宽度需要大于或等于20毫米且锁扣必须有一边是橙色或者红色;而护目镜必须是透明的,尽量不要带颜色的护目镜。

  “保命头盔”正确佩戴很关键

  安全头盔对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来说是遇到危险后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由于安全意识、侥幸心理等原因,很多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人对于头盔采取带而不戴的态度。专家提醒广大骑行者,道路安全无小事,要摒弃侥幸心理,坚持佩戴安全头盔才是自身安全的最后保障。而在佩戴中,正确的方法也很重要,“不系扣=没戴”,大小不合适甚至还将导致二次伤害,因此正确佩戴头盔,记住“量、调、扣”。

  专家介绍,首先要量好头围或试戴头盔后确定头盔尺码,佩戴时需将后部调节器开至最大;然后水平佩戴头盔,不可前仰或后翘。头盔后翘会遮挡视线,无法保护头后部位置的安全性,头盔前仰会导致头盔无法保护前额位置的安全性;再将调节器旋紧,直到头盔不晃动并感觉舒适;之后调整头盔两侧织带黑色分叉扣的高度,使耳朵的位置正好位于前后两个织带中间,并将下巴插口的位置调整好长度并扣紧,下颚处留有一指空隙——这才是安全又合适的佩戴方式。

  据悉,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使骑乘人员的受伤率下降70%,而死亡率则可下降40%。

  选购头盔“五步法”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郝鑫瑞介绍,消费者自行选购头盔时,应该奉行“五步法”:看、闻、按、戴、问。

  一看看产品的外观、结构组成(硬质的外壳、厚实的缓冲层、较宽且牢固的系带和插口)以及规范的中文标识,包括规范的厂名厂址、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合格标志等。

  二闻 用鼻子闻一闻头盔是否有刺激性气味,选择无气味或气味较小的产品。

  三按 用手稍用力按压头盔的发泡材料缓冲层,选择缓冲层手感密实或有轻微反弹感,不出坑、不掉渣的产品。

  四戴 试着佩戴头盔,头盔与头部贴合,佩戴舒适,如果配有护目镜,选择护目镜透光性能更好的透明镜片。

  五问不同头盔种类的防护性能不一样。“新国标”实施后,B类头盔仅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乘员,A类头盔既适用于摩托车乘员,也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乘员。在购买头盔时,要选购有3C认证标志的产品。

  从价格看,新国标头盔的价格多在60元以上。

[ 责编:孙满桃 ]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