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防骗意识,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近日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预警劝阻别忽视,财产安全要重视”。同时,国家反诈中心发布《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详细梳理10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点和诈骗手法,以提升广大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电信网络诈骗严重侵害广大群众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惩治力度:从制定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到积极开展“云剑”“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从构建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反诈利器到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在各地各方面密切配合下,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实现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
也要看到,随着反电诈工作的持续推进,诈骗分子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诈骗方式由广撒网式“盲骗”向精准化诈骗转型,受害者更加容易轻信和上当。从公安部近日公布的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来看,“刷单”返利类诈骗成为当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不法分子利用“刷单”当诱饵实施诈骗,致使许多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深受其害。这也再次提示,反诈既要打击到位也要治理靠前。
此次,有关部门发布《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和典型案例,为公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有益参考,有利于引导群众学习掌握反诈知识,提升防骗能力。其实,骗子套路再多、手法再隐蔽,其目的无非就是骗取钱财,因此,对于公众来说,只要保护好自己个人信息,对来路不明的人保持警惕,拒绝其提出的一切与“钱”或“利”有关的要求,保持对预警信息的高度重视,就能避免被套路。今年“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主题的要义也在于此。
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经济安全。全民反诈不仅需要公众知法学法用法,不断增强个人防范意识和防骗能力,而且需要各地各部门不断扩大宣传力度和广度,提高宣传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公众抵制诈骗的“免疫力”,构筑起全民反诈的坚固防线,让套路无路可走。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法律服务触手及 市民心忧高效解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市场监管总局通报5起典型案例 上半年查办食品违法案件超18万件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题:市场监管总局通报5起典型案例上半年查办食品违法案件超18万件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市场监管总局29日举行...上海老伯“捡拾”价值28万名牌包向失主索要5万?上海静安警方:系“摆拍”,全员被罚
中新网上海8月8日电 (记者李姝徵)近日,一则“上海老伯街头捡拾价值28万元名牌包后向失主索要5万元”的视频引发热议。8日,记者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