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
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主场纪念活动今天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记者从国家主场纪念活动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初步建立了法治、工程、考核、政策、科技推广、调查监测等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中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1%。沙化土地面积168.7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58%。长期以来,通过持续系统治理,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
一是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持续“双缩减”。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净减少。与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净减少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净减少4.33万平方公里。
二是沙区林草植被明显改善。与2009年相比,沙区平均植被盖度上升了2.6个百分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20年间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三是风沙危害得到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约40%,近10年(2011—2020年)北方地区春季年均发生8.4次沙尘天气过程,低于常年同期的12.5次。
四是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在长期的防沙治沙实践中,先后涌现出塞罕坝、右玉、八步沙、柯柯牙等治沙先进典型和石光银、王有德、牛玉琴、石述柱、殷玉珍等治沙英雄。塞罕坝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五是履约和国际合作成效明显。我国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生态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方案”,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要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坚决扛起防沙治沙重任,坚决打好“三北”工程防沙治沙攻坚战。要抓紧制定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修订、编制“三北”工程总规和六期规划,研究制定“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明确每个战役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建立“三北”工程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健全“三北”工程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生态用水等各项支撑保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建立健全防沙治沙责任考核机制,将防沙治沙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