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天健
□ 本报通讯员 马冲 马君伟
前不久,一场警企恳谈会在山东青岛胶州市公安局胶东派出所举办,企业代表们对派出所此前服务企业的做法予以肯定,对存在的现实需求也直言不讳,现场氛围热烈活跃。会后,派出所将恳谈会搜集的意见建议量化给具体负责人,“包干”推进,真心实意为辖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以来,胶州市公安局聚焦上合新区“项目落地年”和“1+2+3+N”新发展格局,以打造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的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强主体、搭平台、聚主业“三个维度”,做实做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为现代化上合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展现公安担当。
全力保障强主体
强力推进“一号工程”
胶州市公安局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2023年“一号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5次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部署,局领导碰头会每周一调度,重要事项随时调度,顶格推进、务求实效。设立“一办五组”,统筹做好综合协调、部署落实、检查督导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为制定体现上合新区元素、胶州公安特色且操作性更强的利企举措,由各派出所协调对接属地镇街,在全市开展走企问需活动,共走访企业937家,征集问题、建议125条,均予以采纳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印发“30条措施”和《“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坚持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汇办,梳理各单位工作进展,剖析存在问题,集思广益研究下一步打法战法。成立联合督导组,重点围绕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人抓、事事出成效。
包联走访搭平台
及时为企业解决问题
近年来,胶州市公安局高度重视警企交流,统筹发起“四级包联”行动,即围绕年内开工落地的重大项目,由局领导包联成立专班点对点服务;围绕省市级重点项目,由派出所所长包联;围绕规模以上企业,由正股级干部包联;围绕小微企业,实行警种、派出所捆绑。公安机关定期组织开展警企恳谈会、“企业家进警营”“送法律进企业”等活动,常态化访企问需。
该局还以企业服务经理人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干部纽带作用,做好与胶州市“进企听诉求、助发展、谋共赢”大走访活动的常态化结合,组织各派出所与各镇街形成工作合力,提高走访效率,用好“工赋上合惠企e家”云平台,做到“收集、办理、反馈、评价”闭环流转。
胶州市公安局统筹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充分发挥“胶州公安”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作用,畅通警企联系渠道,组织22个派出所设立警企联络员,建立微信群,全方位搭建警企沟通平台,最大化搜集企业需求,在线提供政策查询、业务咨询等服务,及时妥善为企业解决问题。
聚焦主业护发展
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4月29日,胶州市公安局出入境业务大厅收到得润电子有限公司送来的锦旗。3月中旬,得润电子有限公司安排员工出国参加紧急商务活动,临行前发现其中一名出行人员因护照有效期不足无法预订回程机票,出入境大厅立即为其开辟“绿色通道”紧急办理,仅用一个工作日便将新证件送达申请人手中。“真的太感谢了!”得润电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激动地说。
胶州市公安局全面开通服务企业“直通车”工程,进一步强化容缺受理、上门办理,今年以来,已为52家企业1132名员工上门办理居住证,为57家企业2637人次办理紧急出国证件,新登记流动务工人员两万余人、出租房屋2100余处。建立涉企案件“四快”机制,采取领导包案、专案侦查等多种方式尽快侦破,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已侦破涉企案件2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6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83.7万元,传统侵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4.12%、破案率保持100%。
走进大沽河景区的市民群众,随处可见民辅警的身影,在景区道路上巡逻,向景区商户宣传安全防范知识……这是少海派出所民辅警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胶州市公安局深入开展涉企安防体系铸盾工程,常态化运行29条车巡、5条步巡路线,组织各派出所积极联合辖区企业1220名保安构建警企联合巡防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园区、项目、企业周边巡逻防控,切实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在辖区重点园区建立园区警务室、在重大项目建立治安办公室,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发展环境。
加大反诈、法治、防盗抢骗等的宣传力度,定期搜集分析并推送涉企违法犯罪预警信息,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意识。今年以来,已开展入企宣传1630场次,受众738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2万余份,通过微信群发送预警信息137条,指导企业开展消防演练228次、应急拉动演练176次。
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清源工程,密切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劳动保障等多部门联动,常态化滚动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小事不出企、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3起。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生而逢盛世 青年当有为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