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题: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聚焦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筹备及中非经贸合作有关情况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
6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李飞、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周海兵、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江伟、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介绍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及中非经贸合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于6月29日至7月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主题为“共谋发展、共享未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商务部共同举办,是今年中国同非洲国家在经贸领域最为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届博览会及中非经贸合作有关情况。
商务部副部长李飞在发布会上说,要进一步擦亮博览会品牌、提升博览会成效、扩大博览会影响,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十周年。李飞说,十年来,在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中非贸易总额累计超2万亿美元,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超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超300亿美元,已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约9000人次,提供研修培训名额超过10万个,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相继建成。
合作领域更趋多元。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由传统的贸易、工程建设向数字、绿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非洲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媒体娱乐等行业迅速发展;中国已与非洲27国签署民用航空运输协定,成功为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建造、发射通信气象卫星。
合作机制日益完善。中国已与52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在贸易畅通、投资合作、产能合作、电子商务等领域,共同设立多个专项工作组;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自贸区秘书处成立经济合作专家组,深入开展中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政策交流与经验分享。
多措并举稳步扩大对非投资
投资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非投资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李飞介绍,今年1至4月,中国对非新增直接投资达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下一步,中方将与非方一道加快落实中非合作“九项工程”,多措并举稳步扩大对非投资。
在制度安排方面,中方愿与有意愿的非洲国家新签或者升级《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积极运筹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在合作平台方面,中方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依托在非洲建设运营经贸合作区等,加强中非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合作。同时,中方还将办好各类展会平台,加强政策沟通,促进人员交流,对接合作需求。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方将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用好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非投资,继续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在非洲增设分支机构,完善海外布局,开发更多创新型投资保险产品。
在配套服务方面,中方将定期更新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促进境内外商协会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为企业赴非洲投资提供更多政策指导和市场情况、项目合作、安全预警等信息服务。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呈现四个特点
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最大的经贸合作平台。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介绍,本届博览会将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平台影响更大——活动安排更丰富,会期内将举办各类活动近40场;活动规格更高端,首次设置由国家部委和机构主办的活动;活动议题更广泛,首次聚焦中医药合作、妇女交流、职业教育等领域设置论坛和研讨会,首次围绕特色轻工产品和纺织服装举办贸易洽谈会,更加契合非洲需求。
展商采购商更多——本届博览会参展商超1350家,比上届增长55%,预计到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将达8000人,观展人次将突破10万;主展馆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将于7月1日至2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分展馆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将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等活动。
展览商品更靓——主展馆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近3万平方米,展品数量更多、展示内容更加丰富;首次设立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展、中非妇女创新创业成果展;8个非洲主宾国将独立设展,展示本国特色和风格。
合作成果更实——一批新的合作项目、协议和成果将在会期内集中发布。目前,大会已征集到拟签约和对接的合作项目156个,金额超100亿美元。此外,中非贸易指数、中非经贸关系报告、人民币在非洲使用报告、“百企千村”中国企业在非履行社会责任经典案例等20项成果将集中发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出租车司机利用职业便利猥亵儿童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