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发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十大司法救助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刑事被害人救助、追索抚养费救助、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救助等可予救助的主要案件类型。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件并不少见,其中有部分孩子或因为拿不到抚养费、赔偿款,或因为遭遇人生种种变故而陷入急迫困境。对这些困难孩子及时开展司法救助,是有效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举措。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人民法院救助未成年人一万余人,发放救助金4.26亿元。
司法救助并不是帮扶被救助孩子的终点。从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看,司法机关没有停留在缓解“燃眉之急”上,而是不断延伸职能,为这些困难孩子提供常态化的有效帮助。比如司法机关在加快办案节奏,及时给付救助资金的基础上,积极与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协作,帮助解决学籍难题、协助办理低保、进行心理疏导等,尽力为受助孩子营造积极、友爱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当下救”和“长久助”的统一。
这些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政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精准呵护和特殊关爱,传递着司法温度,彰显着人文情怀,也是政法机关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政法机关在实践中不断回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持续抓好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人员入职查询、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主动做好法治宣传教育,有力构建网络安全“防火墙”……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全面的法治保障。
未成年人保护是民心工程、暖心工作,需要全社会用心用情用力,共同画好“同心圆”。期待政法机关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持续加强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全社会各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产生“化学反应”,让法治成为孩子们的“安全带”“护身符”,用法治温度呵护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农村赌博类警情同比下降23.1%
下一篇:强化政法担当 绘就平安画卷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进一步筑牢美丽中国建设法治根基 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草案))不久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向社会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