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30日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全面加强“四专两合力”建设,狠抓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各项措施和行业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全社会反诈局面初步形成,依法严打严惩战果丰硕,法律政策不断完善,全年共破案46.4万起,缉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骨干351名,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工作中,中央政法委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推动落实属地责任。各部门坚持齐抓共管、源头治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专群结合、发动群众,着力构建全社会反诈工作格局。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全链条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系统,统筹开展“云剑”“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会同国家移民管理局组织开展“斩链”“清源”“利剑”三大战役,会同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部署开展“拔钉”行动,形成了打击涉诈犯罪的强大震慑。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防范举措,有效压制案件高发态势,推动电信网络诈骗发案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公安部建立分级分类预警劝阻机制,推动“厦门经验”落地生效,累计向各地推送预警指令2.4亿条;工信部持续提升行业监测、预警、处置能力,累计拦截诈骗电话21亿次、短信24.2亿条,处置涉案域名网址266万个;中央网信办封堵境外涉诈网址79.9万个、IP地址3.8万个;人民银行持续优化涉诈资金查控,协助公安机关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80余亿元;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坚持广泛宣传和精准宣传相结合,组织开展“五进”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各部门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持续深入推进行业监督管理。公安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加强统筹督促,对行业整治工作情况实施红黄牌警告通报制度;工信部积极构建反诈标准体系,督促电信企业落实反诈责任;人民银行深入推进涉诈“资金链”治理工作,推出“一键查卡”防范银行账户非法买卖;中央网信办加大网上巡查力度,深入整治有害信息;市场监管总局将“一人多企”“一址多照”纳入通用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有力挤压了涉诈犯罪生存空间。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播下法治的种子 呵护“少年的你”
下一篇: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名场面再现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宁夏银川富洋烧烤店“6·21”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涉刑事案件一审宣判
中新网银川5月30日电 (记者杨迪)5月30日上午,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宁夏银川富洋烧烤店“6·21”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涉刑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