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巧用客家文化“花式”解纠纷_湾区律师网

广东巧用客家文化“花式”解纠纷

2023-05-29 09:44:01  浏览:1062  来源:法治网
□ 本报记者 邓君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广东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是客家人聚集地长期形成的独特风格的文化。近年来,广...

□ 本报记者 邓君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广东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是客家人聚集地长期形成的独特风格的文化。近年来,广东客家地区的司法行政部门积极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调解工作,巧用客家家训、谣谚、擂茶、叔公、客属等客家文化,打造矛盾纠纷客家“花式”解法,有效维护客家地区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家训谣谚穿针引线来解纷

客家家训、童谣、谚语、山歌,这些千百年来传承融入客家人血脉的客家文化,在客家地区化解矛盾纠纷中穿针引线促进共识。

客家家训蕴含着客家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梅州通过积极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具有客家元素的调解古训,调解前组织编写并发放“客家家训三字经”,引导居民学家训、守家训,让客家和平理念深入人心,从根源上预防矛盾纠纷。

2022年4月,兴宁市大坪镇丘家四兄弟因赡养母亲问题产生分歧。大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从客家家训教育入手,强调客家家训“百善孝为先”,再从客家古训中“千跪万拜一炉香、唔当生前一碗汤”进行说教,细说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更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具体行动。最终,兄弟四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就赡养母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图为广东省兴宁市宁中司法所工作人员正在调处一起相邻土地纠纷案。 罗科科 摄

梅州在调解中组织当事人重温家训文化,引导当事人以和为贵,合理合法地处理矛盾纠纷;调解后制作一份含有家训的调解协议,劝诫当事人履行协议勿再起争端,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2022年以来,梅州发放含有“客家家训三字经”等客家元素调解宣传资料4000余份。

客家人口头禅式挂在嘴边的谚语、客家山歌、童谣等,蕴含着当地客家人所特有的生活方式、精神价值以及文化意识。梅州通过聘请懂客家谣谚的调解员,抓住客家人喜欢用客家谣谚抒情、解困、化怨、促和等习惯,通过“说唱”方式现场调解,引导当事人从内心化解怨气。截至目前,梅州已有9900余名熟悉客家谣谚的调解员加入调解队伍。

同根同源共同绘就同心圆

千百年来,客家人同根同源聚族而居,十里八乡相互间都能寻到亲戚关系。他们常常以祖宗的善行懿德熏陶后人,以先贤的优良品格教育后人,有着群众基础好、道德威望高、信息来源广、知识水平高等优势的“叔公头”,调解纠纷往往事半功倍。

广东梅州、河源、韶关和惠州等客家地区积极吸纳“叔公头”“五老”和专兼职网格员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组建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巧用“客言客语”就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这些客家地区建有“炽昌”“老吴”“邓火坚”“练剑青”等客家人品牌调解室63个。

“客属”是天下客家人联络乡谊寻根问祖的统称。广东24个边界县区,纯客家县区有8个,均在梅州和河源。近年来,闽粤赣三省客家县区梅县、平远、蕉岭、大埔、兴宁、和平、连平、龙川分别与福建上杭、永定、武平,江西寻乌、龙南、全南、定南签订了司法行政协作协议。

三地以同根同源的客家文化为缔结纽带,通过参观客家古民居、开展祖训教育、山歌比赛等活动,开展联谊联建,实现边界地区“客属一家亲”。并通过组建边界联调组织,优化联调队伍,开展联防、联调、联治,绘就客属治理“同心圆”,打造边界平安走廊。截至目前,三地组建省际边界联合调委会7个,2021年以来调解边界纠纷案件36件,开展联谊联建活动12次。

谢族黎夫人墓位于西河镇和平村麻园,始建于南宋末年,谢族黎夫人后裔多数在福建定居。谢族后裔回来祭祖时发现,黎夫人墓堂前偏左下位置建了一座新的坟墓,经询问,该坟墓为张某某所建,由此引发纠纷。该纠纷牵涉粤闽两地边界,且当事人人数众多,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调委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和尊重两地客属民风民俗,借助客家习俗思维劝解双方,使此案纠纷的焦点问题得以解决,成功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品茶话茶中敞心扉解心结

在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既是日常主食,又是待客茶饮,在客家祠堂或小院内擂个擂茶是客家人普遍而隆重的待客礼节。

河源市紫金县以客家擂茶文化中的“礼”(喝擂茶时不得争吵)“合”(擂茶需至少两人合作完成)“和”(喝擂茶讲究心平气和)“清”(擂茶有清热解烦功效)为引领,通过讲礼请茶、合作擂茶、和气品茶、清心话茶“四步解纷法”,给当事人创造一个化干戈为玉帛的环境,引导当事人在茶桌上解开心结,化解纠纷。

钟建斌与钟强原本是邻居,因双方小孩打架产生矛盾,钟建斌遂拒绝让钟强从其门坪通过,相邻矛盾就此发生。司法所调解员和镇综治中心、龙窝法庭人员到钟强家时,钟强正在做擂茶。调解员就一边慢慢陪钟强做擂茶,一边听取纠纷过程。详细了解情况后,调解员让钟强主动把钟建斌叫过来喝擂茶,让双方在品茶、话茶过程中敞开心扉,达成和解,修复了邻里关系。

紫金县运用“擂茶四步解纷法”年均化解矛盾纠纷约1100件,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将客家文化融于人民调解中,用百姓的话为百姓说“法”解“忧”,更具柔性和温情,有助于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据统计,广东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等客家地区各类调解组织做实文化融入调解,年均化解矛盾纠纷约4.5万件,调解成功率约98%。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