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韩萍 徐鹏
小品《诚信肉铺》讲述了不法商贩售卖病死羊,群众吃了生病,检察机关运用公益诉讼捍卫“舌尖上的安全”;传统说唱曲艺“三句半”《我们说政法》围绕保民安、纾民怨、解民忧主题,表演风趣幽默、简单易懂;小品《人生没有后悔药》以案说法、以情动人,警示醉酒驾驶的危害性;模拟法庭《赡养》通过老父亲与子女对簿公堂,教育群众赡养老人是法律义务……
近日,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第四届“法德大舞台”活动启动仪式在金源广场举行,一个个接地气的普法节目赢得现场群众阵阵掌声。活动现场,各乡镇通过展板展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和经验。
门源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脉东端,是北方小油菜的故乡,每年7月,漫天遍野弥漫着油菜花香,门源也变成金色的山川。近年来,门源构建了政治引领社会治理“136”新格局,为平安建设赋能增效。
门源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切加介绍说,“1”是“一核多元”,即突出政治引领核心作用,完善政府负责、民主协商、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机制。“3”是“三个结合”,即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6”是织密“六张网”,即织密国家政治安全管控网、社会矛盾防范化解网、社会治安防控网、公共安全监管网、生态安全维护网和为民办实事服务网。
来到浩门镇气象路社区,一块块展板记录了社区加强治理、为民服务的做法和成效。气象路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将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化党建有机融合,建立“红色党委”堡垒机制,推出“你言传我就办”治理品牌,构建党建工作联做、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机制,凝聚了资源和力量,增强了为民服务成效。
气象路社区的做法正是门源坚持政治引领社会治理“136”新格局的缩影。门源把政治引领作为县域社会治理的核心要素,有效凝聚政治力量。组织开展“一脉同根生·甘青一家亲”党建联盟,开展支部联学、队伍联管、生态联保、根底联建、产业联推、乡风联治等联建活动,打造甘肃、青海跨区域党建联盟结对共建示范样板;各乡镇紧紧围绕三治融合,完善“一约四会”工作,通过打造“乡村振兴美家积分超市”,以积分兑换物品的形式,调动村民参加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山水环绕,生机盎然。走进东川镇寺尔沟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村办公楼前的荣誉墙上,挂满了金灿灿的奖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家园”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说起村子的治理工作,东川镇党委书记王延生如数家珍:“在党建引领下,我们充分挖掘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治理优势。以自治为例,村里大力推进‘一约四会’,根据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还建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村里的事情村民说了算,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决策更准确,事情也更好办。”
在政治引领下,门源将县域社会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比如,门源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巩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探索形成“团结开寺”“十表八册”工作法等典型经验,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打造4个“社区石榴籽家园”,维护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67件,调处成功164件,调处成功率达98%,这是门源县物业管理行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成立两年来的“成绩单”。
众所周知,物业纠纷事小难解,关系群众的切实利益,为有效化解这类纠纷,门源设立物业管理行业矛调中心,推进人民调解进物业、进小区,不断深化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的“红色物业”治理模式,把家门口的民生服务做实做细。调解中心在全县各物业公司下设19个调解室,聘用57名调解员,覆盖80多家物业小区,由浩门司法所指导具体业务,实现城建部门、社区居委会、物业行业协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多方力量协同共治。
“我们是红色管家,就要服务到家。”在调解中心,门源县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会长郭生明对调解经验和事例娓娓道来,他认为调解纠纷就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背对背、面对面、上门调解这些调解技巧要灵活运用,才能解开业主心中的“疙瘩”。
“政治引领、红色物业”是门源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的典型经验。除此之外,门源还打造了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驻法院工作室、青石嘴多元解纷法律服务中心、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组织,并构建“一乡镇一法官”工作模式,进一步强化诉源治理。
在深入推进“六网共建”中,以社会治安防控网为例,门源扎实开展扫黑除恶、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全县刑事案件、“八类”案件、电信诈骗案件持续下降;全面开展“八无六有”村(社区)创建工作,全县117个村(社区)中95个村达到创建标准,创建率达81.2%。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切加说,将进一步打造具有门源特色的县域社会治理亮点品牌,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创造数字经济司法保护“温州经验”
下一篇:从治理体系入手构建生态警务新格局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