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徐媛媛 田廷江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立足于年轻民警成长规律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施新警培养“宿警苗”、青年民警“宿警锐”、专家人才“宿警英”三项计划,探索具有宿迁公安特色的年轻干部体系化培养、跟踪式管理机制,着力锻造具有锐气、锐力、锐势的公安新锐力量。
培养“宿警苗”蓄足活水
一个是从警12年、经验丰富的“80后”老警,一个是初出茅庐、充满抱负的“95后”新警,2019年,湖滨新区公安分局晓店派出所杨晓华和新警李勇结对成师徒。巡逻处警、走访调查、群众工作、案件办理……在杨晓华手把手帮教下,入警仅3年多的李勇成长为业务骨干,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本以为自己治安专业‘科班出身’,应该胜任所里工作,可一些警情课堂上没遇到过,处置起来有些困难。”李勇感激地说,多亏杨晓华师傅倾囊相授,让他度过适应期,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我们始终把年轻民警培养作为一项谋长远、打基础的工作,分级、分层、分类加强培养,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宿迁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王柳青说,宿迁公安围绕新警入警前3年的关键期,抓好“护苗成长”,蓄足公安发展的“一池活水”,确保公安事业薪火相传。
有效把稳新警成长成才“方向盘”,宿迁公安在为期3个月的新警专题培训班中,加强“思政”“廉政”教育,仅思政类课程就占40%。通过“青蓝结对”“双导师”等制度,让每名新警由1名业务导师和1名思政导师共同培养。同时建立“宿警苗”成长档案,每周一次体能训考、每月一本好书诵读、每季一次“宿警初印象”征文、半年一次“新警微论坛”,让根系扎牢扎深。
让新警全部到基层所队“蹲苗”历练,宿迁公安围绕侦查、治安等公安主业,通过“传帮式”培育、“多岗位式”锻炼、“晾晒式”考核等方式,促使其不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要求新警第一年必须通过初级执法资格考试,并对3年培育期内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的予以表扬激励。
与此同时,宿迁公安有计划地抽调新警参加重要专案、重大安保等工作专班,针对性下任务、压担子,表现突出的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近3年来,育苗期内新警先后有29人受到表彰、8人得到提拔。
打造“宿警锐”激发活力
2020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32岁的马景来到宿城公安分局太湖路派出所担任正科级所长。辖区区域广、人口多、学校密、治安要素全、经济发展快、警情增幅大,所有的治安问题几乎都会出现。
马景从调查研究开始破题。短时间内,他与社区民警一起,走遍辖区6个社区、54个居民小区、11幢公寓楼以及8处在建工地、4个商业综合体、30所学校等地方开展调研,理清思路、找准发力点,所里各项工作大为改观。
在马景看来,基层是考验青年干部的严酷战场,也是提升能力的实践课堂。
为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宿迁公安坚持基层导向,将优秀年轻干部放在艰苦吃劲岗位锤炼,科学任用。建立“W”型锻炼机制,推动形成年轻干部跨单位、跨层级常态交流机制。
通过建立平时、专项和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内容,制定以93项正反指标为主的年轻民警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依托队伍管理中心搭建“宿警锐”模型,对他们个性特征、能力特点、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全息精准画像,目前“宿警锐”模型入库数据已达1.2万条,为选拔任用提供精准参考依据。
在年轻干部跟踪培养上,宿迁公安建立“宿警锐”档案,逐人制定培养任务书、职业进度表、能力评估值和质效成绩单,实行局领导挂钩、政工干部联系的跟踪培养机制,搭建“听风”监督模型,通过“绿黄红”三色预警机制,全面加强8小时外监督管理。
培养“宿警英”锤炼尖兵
“成功申请国家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3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局里在重大课题研究、技术研发、经费保障等方面对人才大力支持。”作为公安部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成员、省“333”高层次人才、省知名枪弹专家,宿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刘钊说。
聚焦专家人才培养,宿迁公安紧贴实战需求,建立“126+N铸魂砺剑”教育训练体系,每年分层分类举办“数创”“警航”“笔耕”“政能量”等专业精品培训班,定期举办“警营工匠”评选,招募宿迁公安“警务合伙人”,强化与科技公司合作,在公安院校设立研究基地,形成了人才融合培养新路径。2021年以来,9名年轻干部入选省“333”、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宿迁公安还依托专业警种,重点打造以年轻干部为主体的攻坚团队,建成“宿警英”警航战队、“宿警英”数智战队、“宿警英”啄木鸟战队等8个战队和N支实战处置小组,破获部省督办等重大案件116起。
“紧扣公安工作现代化需求,从今年起,每年培养100名公安英才、力争2025年年底达到300人。”王柳青介绍说,目前,首批“宿警英”公安英才已完成遴选入库,其中年轻干部占72%。
专家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宿迁公安加快构建有利于青年人才持续涌现的创新生态,在职务职级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向青年人才倾斜。专门设立200万元年轻干部人才专项资金,对核心战队、命名工作室给予经费保障。每季度举办一次以人才为主题的爱警活动。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凝心铸魂 团结奋进
下一篇:聚法治之力 增山水之美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偷拍神器”伪装成日常用品在网上卖 专家建议强制要求摄像头芯片植入唯一编码
漫画/李晓军 调查动机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软件上,搜索“针孔摄像头”“隐藏摄像头”等词条,会被直接屏蔽...三部门开展政府采购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 重点整治采购人偏袒本地企业等行为
核心阅读 2025年6月起,财政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部门联合整治政府采购中采购人偏袒本地企业、代理机构违规收费、供...“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