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1日电(中新财经记者谢艺观)11日,中消协发布“五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消费“吐槽”信息主要集中在景区旅游、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餐饮购物四个方面,接触型消费、实物型消费是消费者吐槽热点场域。
报告显示,监测期内(4月29日—5月4日),共收集有关“酒店住宿”类负面信息1119199条。其中,4月30日舆情信息量最高,为217770条。
有关酒店住宿类负面信息词云图。来自中消协
“‘五一’期间,住宿酒店价格普遍上涨,酒店住宿舆情较为集中,预订民宿未留房、线上平台下单酒店要求游客‘补差价’等违约、毁约现象相对较多。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并作出处罚,媒体报道与舆情讨论较多。”中消协指出。
4月30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曾公布一批在“假日乐享·消费护航”行动中查获的消费违法案件。其中,东阳市一家酒店以虚假理由误导消费者取消预订房又加价出售,被罚没1.13万元。
据悉,东阳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当事人谎称没有房间,以虚假理由误导消费者取消预订房5间。消费者取消订单后,在同一时间段,酒店又加价将上述5间房在平台出售,至案发累计违法经营额5219.2元,违法所得1335.76元。
另外,在景区旅游方面,共收集“景区旅游”类负面信息3056999条;在餐饮购物方面,共收集相关负面信息995978条,监测期间,餐饮购物类舆情主要与零售商贩、餐饮店等多收费、不按标价收费等宰客行为有关。
在交通出行方面,共收集相关负面信息1082554条,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不同场景中出现的“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讨论较为集中,网友广泛吐槽;二是高速拥堵场景下新能源车主普遍体验较差,成为热点讨论话题;三是网约车、出租车临时加价,引发的围观质疑较多。(完)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