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杨继划
智慧安保、电子围栏、全景指挥……近日,随着两场“迎亚运”足球俱乐部邀请赛在浙江温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落幕,一批批黑科技在安保实战中崭露头角。
这一切都得益于龙湾公安的“公安大脑”。
“龙湾位于瓯江口南岸,是国家级高新区和温州大都市的未来中心,杭州亚运会举办地之一。”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副区长、公安局长叶辉介绍,近年来,乘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与“公安大脑”建设的东风,龙湾公安以融源亲“三型”警务为导向,通过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改革,全力推进“公安大脑”建设,有力推动了技术变革、机制变革和体制变革,提升了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为龙湾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贡献公安力量。
据悉,2022年,龙湾公安共承接“公安大脑”建设试点任务49项,认领省厅“公安大脑”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10个,覆盖处突、打击、治理、服务、保障五大跑道,培育出一批具有明显的龙湾公安辨识度项目。
重塑一体架构
建成最强“公安大脑”
透明的穹顶,炫酷的大屏,宽敞明亮的作战大厅,里面键盘敲击声、电话声、讨论声不绝于耳。
这里是龙湾公安情指行合成作战中心,也是龙湾区“公安大脑”专班所在地,1700平方米敞亮的空间内,一轮轮技术变革新浪潮在此掀起。
去年6月,龙湾公安主动承接省、市“公安大脑”建设试点工作,被市公安局确定为“公安大脑”建设整体试点单位后,汇集全警智慧,鼓足全部干劲,全力推进公安改革。
情指行合成作战中心是龙湾“公安大脑”中枢,集会商研判、预测预警、指挥调度、舆情导控、侦查打击、技术支撑、反诈劝阻、专班作战等功能于一体,致力推动技术变革,抢占数字治理高地。
中心设置主要对标省厅“五大跑道”,构建“1+3+N”组织架构。入驻中心有指挥、情报、刑侦、治安、基础等一线实战部门,入驻人员以党建为引领,实体化运作,实行内部闭环考核,双重管理模式,即入驻人员日常管理归口中心,业务指导归口警种,从而推动人员整合、业务融合。
探索机制创新
合成作战精准打击
面对新型网络犯罪案件逐年增加的新业态,公安机关该如何破解?
龙湾公安在“公安大脑”建设上给出了答案:数据共享、警种融合、平台互通、模式创新。
“我们以新型对新型,专业对专业,组织对组织。”龙湾公安分局副局长庄志丹介绍,为了确实形成打击合力,成立了侦查中心,组建三支专业侦查打击大队,全面承担了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内的案件,形成了重案专办、疑案精办、简案快办的刑事打击新格局。
合成作战、精准打击,侦查(反诈)中心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全年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7.3%,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5.7%,电诈发案同比下降23.1%,案损同比下降19.6%,成功侦破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民生类案件。
该如何应对新型网络案件侦破难?庄志丹透露制胜“秘籍”:建强建全专业能力模块,持续升级电诈案件技战法。该局组建以公安部刑事技术青年人才邱殿聪、二等功臣汤裕文为领军的专业人才梯队,承担电诈分析、电子数据取证等专业化侦查,更大化发挥打击效能,同时持续专研升级“回流人员研判打击”技战法,并在全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专业能力团队和先进技战法源源不断地分析研判出各类预警和信息,成为侦查破案的“千里眼”与“顺风耳”,成功摧毁多个特大跨境诈骗团伙,全年累计侦破新型涉网犯罪等案件510起,打处人员410名。
实现技术变革
服务基层支撑实战
支撑实战、护航经济、服务群众,是“公安大脑”的重要任务。在承接“公安大脑”建设49项试点任务中,龙湾公安大部分试点项目已投入实战,在实战中出实效。
为破解人口管理中存在的数据静态、底数不精准等问题,该局自2021年开始探索建设“在线+人口智控”应用,经“公安大脑”建设迭代升级,已全面应用于涉诈涉毒涉疫等五大场景,推动实现人员流动全息感知、在线管控、精密智控。自运行以来,累计查找落地涉诈、涉疫等领域人员160万人次,精准堵漏基础管理中的盲区,高效助力打防管控实战。该项目已入选全省重大改革一本账和“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榜单并被省委政法委评为数字法治好应用。
为提前做好亚运安保,该局以“公安大脑”建设为契机,对“智慧安保”进行提质升级,主要围绕风险预警防范和安全保卫需求,通过圈设设计、划定感知圈、开展人员智能预警和实施AR实景数字安保,全力构建“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的数字安保新模式。
在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方面,该局通过多部门数据资源的整合,开发商秘重点人员预警模型,构建集“服务、预警、打击”为一体的助企服务数字化工作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今年3月份,已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6起,挽回企业因商密风险损失1300余万元。
面对敏感案事件溯源范围不全面、过程管理精细化不够、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该局在全省率先创新研发溯源工作平台,推动队伍、执法、执勤等问题源头整治,各类投诉警情数、公安线上初信初访数、检察院司法监督数大幅下降。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湖北公安为青年民警发展夯基赋能
下一篇:腾冲织密三张“网”做好“治”文章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