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蒲晓磊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和节日期间,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唱响青春主旋律。
4日上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在京举办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2022年度“两红两优”颁奖活动,激励广大青年向榜样看齐。4日下午,“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全团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来自航天、消防、教育等领域的青年代表讲述青春故事、分享奋斗感悟。
在北京,朝阳区青春讲师团讲师引导学员分组共创“感想树”、分享读书心得,深入思考理想追求,品读家国情怀。密云区青年讲师团成员走进区图书馆,将“大理论”融入鲜活故事,通过线上线下为1.4万余名观众传递青春力量。
在湖北,团湖北省委打造的主题团课走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中学、武昌实验中学等校园,受到团员青年的热烈好评。目前,主题团课已开展舞台剧版13场,团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讲33场,辐射青少年1800万人,获评“湖北好网民工程品牌”。武汉市公安局举办青年工作精品案例分享会,分享在引领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上的创新机制和工作经验。
在陕西,各条战线的70名优秀青年站上了“陕西好青年”领奖台,同时获奖的,还有30个“陕西好青年”集体。在西北工业大学,原创校园话剧《大国之蓝》成功首演,该剧近40位演职人员均由学校各专业在校生担当,全剧以该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故事为素材,将矢志不渝的科研报国精神传递给青年学子。
在天津,团组织围绕天津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十项行动”启动青少年主题街区,把这里打造成服务青少年的“旗舰阵地”。街区中,设有全国首个面向青少年的“学习强国”线下阵地——学习强国“津青驿站”,打造青年想得起、找得到、在身边的思想引领阵地。
在吉林,团吉林省委特别策划推出了“吉林青年说”栏目,邀请省内各行业优秀青年代表,结合自身成长和工作经历,讲述青春心向党的故事,为中国新时代青年画像。此外,还邀请10位青年讲师,精心录制“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系列微团课,集中推出带有青年元素的新媒体作品。
在海南,海南大学“自贸港新青年宣讲团”与海口云洞图书馆联动,开展走出校园的主题宣讲。
在安徽,团马鞍山市委发布了6项2023年“暖青心 微实事”青年发展项目,聚焦青年求职就业、创新创业、婚恋交友、社会融入等急难愁盼问题,创新设计青年发展项目清单。
在江苏,团江苏省委联合省委宣传部等单位启动第七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活动,线上以丰富多彩、更易参与的内容板块,线下以面对面思想交流、学习沙龙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人生第一粒扣子进一步扣紧扣好。扬州共青团组织开展主题调研启动仪式,号召全市共青团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同步积极发挥“青年学习社”作用,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在河北,张家口市各县区、学校、企业团组织纷纷开展新团员入团仪式、“我与党旗、团旗、团徽合个影”、青年歌手大赛、优秀青年学子文化游、“青春有约 团团相伴”观影、义务植树、优秀青年座谈会、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
在山东,潍坊市举办“致青春 向未来”优秀青年事迹报告会,各界优秀青年典型和青年代表共300多人参加。青岛市李沧区举办了“燃青春梦想 聚时代力量”文艺汇演暨青年先锋典型事迹分享会,激励和引导全区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在江西,团江西省委制作推出《追光新青年·我的青春宣言》五四主题H5,引导青年发出自己的青春宣言。在瑞金二苏大旧址、兴国萧华红军小学等地,赣州市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以主题团课、主题队日活动、音乐课堂等形式,掀起歌曲《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传唱热潮。
在云南,团云南省委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以防火、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禁毒、道路交通等为重点的志愿服务活动。团昆明市委开展助力“六个春城”青联思享汇活动,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
在湖南,湖南共青团“80、90、00”青年讲师团走进长沙县乐运青年之家、星沙街道松雅社区开展主题宣讲,将大道理化为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湘西自治州召开青年人才座谈会,聘任了第一批湘西州青年成长导师,将通过“导师帮带”机制,构建“导师+青年+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结对帮带培养500名优秀青年人才。
在内蒙古,“青春礼赞”活动暨“包头有YOUNG”青年潮跑节活动在内蒙古包头市赛汗塔拉城中草原举办,来自包头市各行各业的青年共同参加了“青春礼赞”集中入团仪式,以“觉醒年代”为主题,用党团队红色传承为串联,集中展现了离队、入团、心向党青年追求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在浙江,团嘉兴市委表彰了2022年度全国“两红两优”先进集体和个人,并通过情景剧、主题宣讲、视频连线等形式,充分展现了嘉兴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青春风采。
本报北京5月4日讯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首届青年律师创新引领典型案例发布
下一篇:努力为民企营造有利发展的法治环境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