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孙满桃)“辛辛苦苦工作9个月,公司却说我是个实习生,不仅要辞退我,说好的每月1万元的工资,一分钱也不给我,工作的证据我可都留着呢。”
4月20日,北京西城法院召开“涉新生代劳动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记者注意到,在通报的六起涉新生代劳动纠纷典型案例中,既有新生代劳动者积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典型,也有无视合同规定任性离职赔偿违约金的情况。
北京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元田表示:“根据近三年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数据显示,20-35岁的新生代劳动者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比由2019年的17.2%上升到2022年的33.1%。”
据西城法院通报,新生代劳动者在审理程序中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维权意识强,证据保存意识强,在诉讼中往往提交大量的录音录像、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案件处理周期相对较短,调解率相对较高,释理说法后诉讼中沟通较为顺畅。劳动权益诉求更加多样化,新类型诉求如年金、股权、竞业限制违约金等不断出现。离职原因多元化,“冲动型”离职不在少数,加班、人际关系等成为主要诱因。
26岁的小陈毕业后入职北京某技术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双方约定试用期为半年。入职三个月来,公司多次安排小陈加班,2022元旦期间,公司再次安排小陈到外地出差从事设备调试工作,小陈拒绝了公司的加班要求。后公司以小陈在试用期内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对其予以辞退。
法院经审理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欲行使解除权的,需证明劳动者存在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北京某技术公司以小陈未服从单位的工作安排对其辞退,明显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故应当向小陈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最终法院判决北京某科技公司向小陈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3万余元。
为此,北京西城法院提示:新生代劳动者作为职场的“少年”,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客观理性地处理问题和分歧,对“任性”说不。发生纠纷后,及时保留证据,第一时间寻求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加强责任意识,增强主人翁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为用人单位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建议用人单位,严把招聘关,评估所聘用的新生代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有必要时可以开展测评,实现人岗匹配、人企匹配。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及公积金,完善各项福利制度;在解除、裁员或者降薪前,需要评估用工成本及有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慎用解除权。
[ 责编:陈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造谣传谣“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4人被依法查处
央视网消息:公安部网安局7月11日通报,工作发现,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