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自然资源部近日集中公开通报了2022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的67个重大典型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及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针对督察发现的突出问题,派驻地方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部分违法违规严重的地市政府进行了约谈。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依法保护耕地资源,严格落实保护责任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目前,我国耕地数量控制在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内,但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保护耕地就是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有关部门也通过开展专项监督等方式压实相关主体责任。
尽管如此,部分地方耕地乱象仍时有发生。从此次通报的重大典型案例看,有的地方脱离实际、违背自然规律侵占耕地挖湖造景、绿化造林;有的地方违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定搞“非粮化”;有的地方问题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符合要求,甚至虚假恢复耕地;更离谱的是,个别地方政府及部门违规决策推动违法占地、非法批地。
这些行为严重冲击了耕地红线,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对乱占耕地现象不应手软,要动真碰硬,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监管部门及时公开通报违法典型,可以说起到了有力的警示作用,而通过约谈,让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红红脸”“出出汗”,也能进一步督促地方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关系长远大局,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希望被约谈的地方政府端正思想认识,深刻汲取教训,依法加快问题查处整改,确保处理到位;各地各有关方面也要引以为戒,不断增强严守耕地红线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厘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凝聚社会合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