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4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在最高法机关会见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一行,就做深做实涉侨权益保护工作开展座谈。
万立骏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侨联与最高人民法院不断深化合作,持续加大涉侨权益保护力度的做法和成效,从加强涉侨调解队伍建设、创建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发挥侨益保护研究基地作用等方面,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展望。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连小敏,最高法党组成员、副院长高憬宏、沈亮,中国侨联权益保障部和最高法立案庭、司改办负责同志结合近年来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等情况作了发言,围绕进一步加强工作联系、完善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保护侨胞侨企合法权益等方面,谈了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人民法院涉侨权益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聆听大家的发言后,张军结合近期调研情况,结合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对进一步加强法院与侨联的合作,做深做实涉侨权益保护提出了三方面要求——
要从政治上看涉侨权益保护工作。办理涉侨案件必须从政治上看,不能就案办案。“要提高政治站位,用心用情办好涉侨案件。”涉侨权益保护做实做好了,不仅可以有力保护侨胞合法权益,而且能够促进增强海外华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向心力。
要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深化涉侨权益保护工作。近年来,人民法院和侨联在涉侨权益保护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要继续坚持深化。在办理涉及侨企的案件时,做好涉案企业合规审查工作,最大限度依法保障企业生存发展。“对于涉外、涉侨案件要特别关注执行工作,持续加大督导、促执力度。”进一步做好案例工作,及时总结保护侨胞侨企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效果。
要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创新涉侨权益保护方式方法。以涉侨诉调对接为抓手,把诉源治理工作往前延伸,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发出司法建议等形式,努力把涉侨矛盾纠纷化解在镇、街、村委会、居委会,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依托“中国侨益保护研究基地”开展联合调研,组织专题研究,共同将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做实做细。结合当前涉侨权益保护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关键的是工作理念变革”,不断创新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把能动司法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涉侨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最高法和中国侨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造谣传谣“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4人被依法查处
央视网消息:公安部网安局7月11日通报,工作发现,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