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31日召开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韩国健 摄
中新网济南3月31日电 (记者梁犇)山东省各级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黄河保护各类案件,统筹适用刑事、民事、行政法律责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筑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司法防线。2020年以来,该省法院共审结涉黄河保护环境资源案件1295件。其中,公益诉讼案件45件,刑事案件103件,民事案件546件,行政案件(含非诉执行)601件。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31日召开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英通报了该省法院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据孙英介绍,山东各级法院建立黄河流域司法保护新机制,切实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推行环资审判组织全覆盖,黄河流域的菏泽、滨州、东营、济宁,市县两级法院均成立(或挂靠成立)有编制的环资审判机构。推行环资重点案件集中管辖,济南铁路运输两级法院集中管辖全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以及黄河流域跨设区市的环境资源民事和行政案件,审理全国首起放射性污染公益诉讼案等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建立巡回审判机制,在黄河沿岸设立33处黄河巡回法庭,巡回开庭14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30余起,以黄河巡回审判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润黄河”案例,入选全国普法办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加强典型案例培树和裁判规则提炼,培树涉黄河保护典型案例35件,提炼规则40余条。
“山东各级法院积极融入发展大局,不断提高服务保障精准度和实效性。”孙英说,2020年以来,该省法院审结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23件,促使126家养殖户迁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退养还湿9900亩,助力提升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通过司法执法协作,拆除畜禽养殖场户178家,清理网箱网围12.6万亩,助力湿地改造提升3.4万亩,有效促进东平湖湖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据通报,山东各级法院依法审理水污染案件564件、土壤污染案件1107、大气污染案件78件,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采取技改抵扣、产能指标置换等替代性方式修复生态环境或赔偿生态环境损失,推动23家企业替代性履行生态环境赔偿责任,服务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依法审理黄河流域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犯罪案件22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协助黄河河务部门打造16处黄河流域法治广场,助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依法审结黄河流域非法采砂案件119件238人、黄河河道内“四乱”案件177件,助力防洪安全。(完)
[ 责编:陈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