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北京3月30日电(记者靳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2022)》30日对外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法庭共受理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上诉案件6183件、审结3468件。法庭充分发挥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职能,妥善审理涉及种业、医药、芯片、通信等高新技术和数字产业案件,有效激励高水平科技创新。
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种业振兴行动不断深入实施,涉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持续增长,呈现出经济观赏类作物品种权纠纷显著增加、品种权人诉讼维权路径多样化、侵权主体类型复杂、利益平衡难度增大、责任承担主体和侵权行为隐蔽性出现新变化等特点。2022年,法庭新收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同比增长112.7%,反映出行业维权意识和信心明显增强。
法庭不断加大育种创新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依法切实保护品种权。在“W68”玉米植物新品种亲本技术秘密侵权案中,依法认定亲本可以作为技术秘密保护对象;在“YA8201”玉米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中,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在“华美105”辣椒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中,适时转移举证责任破解品种权人维权难题。重点打击侵权源头,在“扬辐麦4号”小麦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中,依法判令利用公司制度逃避债务的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合理兼顾农民利益,在“杨氏金红1号”猕猴桃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中,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活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参与乡村振兴。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31日 03版)
[ 责编:曾震宇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