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平安大讲堂里,专家学者远道而来传平安经、送治理宝,政法干部集中充电再出发。
田间和楼道中,网格员一步一脚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居民村民同沐暖心与贴心。
浙江桐乡,梦里水乡之地,更是平安高地。
近日,喜讯再次传来,桐乡市再度获评浙江省“平安县(市、区)”,成功实现平安创建18连冠,并首度捧回“二星平安金鼎”。
平安创建18连冠背后的奥秘为何?
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平安桐乡建设二十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答好“平安答卷”的恒心和决心,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三治融合”发源地两大优势,一体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系统构建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推动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打造平安桐乡,为建设数字文明先行市、共同富裕排头兵、红船党建新高地创造平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真正实现“生活在桐乡更幸福,工作在桐乡更骄傲,我是桐乡人更自豪”的目标。
自上而下一以贯之创平安
从2019年6月起,每月26日都是“平安桐乡日”。在这一天,桐乡全市都会开展“平安知识大宣传”“平安业务大培训”“平安情况大巡查”“平安问题大整改”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平安桐乡日”让平安的种子在桐乡大地扎根,在桐乡人民心中发芽,让桐乡市上下一心“争做平安使者,同享平安成果”。
2003年,桐乡市委在全省率先作出平安桐乡建设的部署;2005年,桐乡市作为全省首批县(市)开展平安创建。
2018年,桐乡市提出“数字桐乡、美丽桐乡、风雅桐乡、平安桐乡”的建设决策部署,并确定2019年为“深化平安桐乡建设攻坚年”,以“十大提升工程”为抓手,不断提高平安建设能力和水平。
去年年初,桐乡市委政法委创新开展“123”比拼争先活动,即每个月举办一次平安大讲堂,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平安擂台赛,每三个月举办一次平安现场会、一次网格大比武,总结出不少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此外,桐乡市还首次为全市11个镇(街道)颁发“平安答卷”。“平安答卷”的颁发根据前期平安考核指标进行排名,前三名为绿色答卷、后三名为红色答卷,其余为黄色答卷。
桐乡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国清说,这些创新举措都为平安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也彰显了桐乡政法平安战线大力推进比拼争先领域变革的强大决心。
直击痛点各色打法齐上阵
首部全景反映平安中国建设的政法大剧《此心安处是吾乡》去年4月在桐乡开机,剧名恰如其分地点到了桐乡平安创建的题。平安,是民生所盼、发展之基。如何让“无平安不桐乡,此心安处是吾乡”真正落地,桐乡市在平安创建中直击薄弱环节和重点,创新各色打法。
“群众厌恶什么我们就打击什么,群众欢迎什么我们就干好什么。”2022年年初,桐乡市委政法委经过前期调研,针对性提出通过“十招组合破十难”,以系统化、数字化思维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制定下发《2022年度全市政法平安“十招组合破十难”专项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十招”牵头实施部门和重点突破镇(街道)。
此举找准了平安法治创建“一件事”的“七寸”,推动全市政法平安工作再次提档升级。
“清患宜居”是“十招组合破十难”的第一招。为了破解流动人口权益保障难、出租房屋安全隐患多的难题,桐乡市推进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通过建立起房东、用工企业、协管员、租客、物业、中介等六张责任清单,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力争安全事故“零发生”。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晾晒机制,实施“1+1+X”系列工作意见,完善易引发“民转刑”等9类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落实基层普查、公安精查、部门联查。
“专项整治”招、“全民反诈”招、“正本清源”招、“五源共治”招……招招一针见血,破除沉疴痼疾。
据统计,2022年全年桐乡市刑事案件发案数、道路交通亡人事故数、安全生产事故数、火灾事故数分别同比下降2.4%、1.3%、22.2%、18.75%。
“平安报表”上的好势头同时转化为老百姓感受到的实实在在、不断增强的幸福感,成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桐乡的正能量。
三治融合迭代升级扎基础
走进位于高桥街道越丰村的“三治融合”馆,大屏幕上男女老少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正是“三治融合”的生动注脚。在数字和光影间,参观者可以直观感受“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经验在桐乡的缘起、探索和融合。
2013年,桐乡在全国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探索实践。从出台全国首个三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到制定18项长效工作机制、出台《桐乡市三治融合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再到发布《桐乡市“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实施规范》……多年来,桐乡陆续制定出台与“三治融合”相关的文件、制度,形成了组织制度、推进制度、激励制度、比拼制度等一系列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一约两会三团”(“一约”即村规民约,“两会”指百姓议事会和参事会,“三团”指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作为载体和实践,让“三治融合”理念在桐乡真正落地生根。
十年间,“三治”内涵不断丰富,延伸出三治信农贷、三治积分管理等各种形式的以“三治”理念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新举措。
在屠甸镇荣星村的乡村振兴馆里,三治信农贷从“诞生”到“壮大”的故事,让往来游客了解诚信能抵押、道德能增“值”的具体内容,社会治理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梧桐街道莲花社区则将起源于乡村的“三治融合”经验在城市社区拓宽和升级。如莲花社区中青年居民多,相比实物,在“三治”积分兑换上更偏向于各类消费券,社区通过建立积分平台,形成积分与服务之间的互通,大受居民欢迎。
作为“三治融合”发源地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依托基层治理先发优势和较为成熟的互联网基础,因势利导打造智慧治理升级版,除了持续迭代场景应用外,还打破数据壁垒,统筹资源整合,深化市镇两级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打造了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体系。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进一步筑牢美丽中国建设法治根基 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草案))不久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向社会征求意见...七部门印发意见助力农业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 本报记者 刘欣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和...刚买“超前点播”,盗版剧就上线了 记者调查盗版影视资源肆虐现象
漫画/李晓军 调查动机 “热播剧播出即被盗版”“从商业剧到主题剧无一幸免”“盗版清晰度已与正版无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