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3月21日电 (记者蔡敏婕)《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1日正式发布。该白皮书显示,遗嘱人平均年龄持续下降,“防止财产下落不明”是30岁以下立遗嘱人群主要考虑的风险。
据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上述白皮书通过对25万份遗嘱进行大数据分析,首次公布未婚等人群遗嘱、涉虚拟财产遗嘱、中青年人群遗嘱等一批广受关注的遗嘱数据。
《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社会观念在不断改变。10年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年降至68.13岁。立遗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从2017年开始,6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数逐年上升,至2022年,6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群中,30岁至39岁年龄段人数的比例为29.74%,说明遗嘱正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关注。
在中华遗嘱库“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的人群中,年龄集中在20岁至29岁之间,占比35.9%。微信遗嘱颇受年轻人青睐,说明了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
从数据上来看,中青年人的遗嘱中涉及不动产的比例占比最高,占比达到98.01%,其次为银行存款,占比达35.65%,公司股权占比有明显提升。该数据反映出目前财产类型的多样化,也反映出市民对财产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防止财产下落不明”是30岁以下立遗嘱人群主要考虑的风险;“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是30岁至39岁人群立遗嘱主要的考虑因素;对于50岁至59岁的遗嘱人而言,“子女的婚姻风险”则成为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陈凯表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婚姻情况主要以“已婚”人群为主,其次是再婚和离异人群,婚姻状况为“离异”的比例达11.27%,远高于老年人群,“离异家庭、重组家庭等人群财产分配更为复杂,财产风险更高,因此订立遗嘱的必要性更大。”
据介绍,中华遗嘱库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共同启动的公益项目。10年来,中华遗嘱库已在国内设立60多个服务中心,登记保管251322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有6362份。(完)
[ 责编:王宏泽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上海老伯“捡拾”价值28万名牌包向失主索要5万?上海静安警方:系“摆拍”,全员被罚
中新网上海8月8日电 (记者李姝徵)近日,一则“上海老伯街头捡拾价值28万元名牌包后向失主索要5万元”的视频引发热议。8日,记者从上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上半年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接收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或反映1.68万余件次,处置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