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2月22日上午,“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全面推进现场会在浙江省海宁市召开。
《法治日报》记者从推进会上了解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自2021年7月在浙江、湖北两个省份开展首批试点以来,截至2月17日,12个试点省市邀请志愿者登录平台并完成注册达2万人。
志愿者可以是“线索收集员”,试点省市依托志愿者联系广泛的优势,不断拓展案源渠道。比如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检察院针对“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的中华秋沙鸭越冬栖息地可能因工程施工遭到破坏的线索开展监督,推动建设工程变更设计方案。
志愿者也可以是“案件调查员”,他们受检察院邀请,协助调查取证,补强证据。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人民检察院就发动全区志愿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全方位线索摸排,发现10余个乡镇管护不到位的问题,通过督促治理,推动3200余亩基本农田恢复耕种条件。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外来物种入侵行政公益诉讼案时,发动近百名志愿者近百名参与问题排查。
志愿者还可以是“专家咨询库”,在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非法伐木生态损害案中,碳市场领域专家就成为志愿者,对运用认购碳汇方式补偿生态损失提出专业意见。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马迹山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时,邀请专家志愿者参与环境污染鉴定评估,听取意见建议,志愿者专家的“外脑”作用进一步释放。
志愿者们在深度参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的同时,各试点省市检察院也对本辖区的志愿者加强联络和精准服务,在尊重志愿者、依靠志愿者上下功夫。
浙江嘉兴市检察院制定《公益诉讼志愿者专题咨询小组组建办法》,组建10个志愿者专家咨询小组,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公益诉讼业务书籍,制作志愿者logo等专属标志。湖北省检察机关积极回应志愿者需求,开展多场培训,有效提升了志愿者参与支持办案的能力。湖南通过开展“益心为公”检察开放日活动、建立学习讨论平台、开辟专栏、邀请志愿者全程参与案件办理、及时反馈办案效果、探索完善线索举报奖励办法等措施,增强志愿者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
能为人民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让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是“益心为公”志愿者与检察机关共同努力的目标。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