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6日《扬子晚报》报道,近日,一则“玩家退游价值4万元装备被回收”的话题在网络上阅读量接近千万。25岁女生小罗(化名)称,她在某款网络游戏中价值不菲的道具全部被系统没收,这些道具至少能卖4万多元,眼下只希望能拿回这些装备。对此,客服表示,因游戏玩家自身原因导致的道具被没收的情况不是个例,不能退还。目前,此事还在协商中。记者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因游戏中虚拟道具引发的纠纷不少。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位列第十。
在此事件中,根据涉事游戏规则,玩家在游戏中开设商行后,若不经常登录可能会出现倒闭情况,倒闭后,商行内的道具会被系统收回,而如果提前选择“歇业”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也是客服表示不能退还被收回装备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这只是时下网游领域装备纠纷的一个缩影。
游戏道具装备是网络游戏中的一种可交易物品,可以增强玩家角色能力,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比如一些特殊武器装备、皮肤、宠物、技能等,均具有相应的附加价值。此类游戏道具装备可以通过通关升级、解锁寻宝、充值购买或与其他玩家交换获得,也可以用一定数量的虚拟游戏币换取,同时可以卖给他人。
网络游戏中的这些虚拟道具和虚拟货币,因其某种程度上具有市场交易功能和经济价值,成为玩家的虚拟财产。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依法受到保护。这也意味着,游戏公司选择停止继续提供某项游戏服务前,尤其是涉及玩家的虚拟财产时,应当就相关问题与玩家进行沟通、做出专门的安排,而不能简单地“没收”了事或直接删档。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实际上我国网游玩家数量庞大,这些玩家投入的真金白银也是巨大的。我国民法典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进行了明确表态,司法实践和相关判例也在践行这一精神。比如,去年10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的一起涉及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侵权案件,判运营商按照用户充值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赔偿,此案判决已经生效。
毫无疑问,游戏公司应该遵守法律的规定,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不能擅自利用规则优势,去侵占、没收他人的虚拟财产。未来,游戏产业规模将越来越发达,在如何充分保护用户的虚拟财产,明确其归属关系等方面,游戏公司应该做好安排,一些头部游戏企业更应作出示范。涉及玩家切身利益和财产权益,企业至少应该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满足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有关方面应建立相应的违规及投诉处理机制,以便消费者维权。
在网游产业高度嵌入人们生活、拥有可观发展前景的当下,能否解决好诸如虚拟财产保护等问题,不仅关乎用户的切身利益,更关乎产业的长远发展。无论整个行业还是诸多企业,都不应因小失大。
江德斌
[ 责编:陈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研学途中孩子丢了领队都没察觉 记者调查研学市场火爆背后的监管盲区与安全陷阱
漫画/李晓军 持续多日的搜救之后,最坏的消息还是传来了:一名8岁的孤独症男孩在云南大理参加夏令营期间失联,被找到时已不幸遇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