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光明 范天娇 通讯员张振雷
“这个空调(挂机架)已经烂了,好危险!”近日,安徽省铜陵市新苑小区有居民发现“头顶上的危险”,赶紧将情况上报到“平安微信群”里。
看到信息,群内的社区民警曾蝴蝶与楼栋长黄德斌立即分头行动,一边联系屋主询问情况,一边联系物业公司寻找维修师傅。仅用两小时,摇摇欲坠的铁架子就被成功拆除。
依托这样的“平安微信群”,不仅群众能“零距离”找民警,民警也能全天候找警情。而随着“平安楼栋长”队伍持续扩大、“警格+网格”双网深度融合,铜陵公安机关不断丰富完善“微信找警”工作法,将各方力量在线上线下凝成合力,实现了信息及时传递,纠纷快速化解、隐患有效排查,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铜官公安分局石城路派出所学苑社区民警王家丰的手机里有34个“警民联系微信群”,覆盖辖区内所有小区、企业、学校及医院,群成员达4000多人,约占辖区常住总人数的一半。
群众发来求助信息,问题简单的,王家丰立即线上予以解答,复杂的则会留下联系方式,线下联系帮助解决。
“民警进群时会修改自己的群昵称,这一小举动就像发放了一张电子版的警民联系卡,方便群众在困难的时候及时联系我们,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辖区群众服务。”义安公安分局东联派出所社区民警汪华说。
据了解,“微信找警”工作法已在铜陵全市公安机关推广,民警、驻村辅警共参与建立平安微信工作群1750余个,开展预警信息“云宣传”、公安政务“云服务”、矛盾纠纷“云调解”、意见建议“云收集”等工作。
“通过这一个个微信群,可以打消一些群众怕麻烦,不愿意来警务室、派出所的顾虑,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传递,真正打通了警民联系的‘最后一米’。”铜陵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何忠亚说。
如今,分布在铜陵的小区、乡村之中的楼栋长、村居长,已成为“微信找警”工作法的重要辅助力量。
今年以来,铜陵市公安局试点开展“楼栋(村居)长”机制建设,招募一批政治觉悟好、群众威望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公益事务的楼栋(村居)长,实行统一规范命名、统一标牌标识、统一工作职责、统一配套机制、统一培训管理,组织他们进群建群,发挥其在信息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群防协作等方面的职责作用。
截至目前,铜陵市公安机关已在177个小区和156个行政村招募平安“楼栋(村居)长”6152名,他们活跃在群内群外,为守护平安增添“栋”力。
社区民警与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有所重叠,为了起到1+1>2的效果,铜陵市公安局大力推进“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推动社区民警和社区网格员联合作业,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与社区民警“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的优势,强化联勤联动,并整合治安志愿者等力量,高效开展社区治安防范。同时,积极推动派出所领导进社区班子,将社区警务工作整体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水平。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半小时诉讼服务圈”助力乡村振兴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买房被要求在近百页合同上逐页按指印 专家:民事活动强制按指印缺乏法律依据
漫画/高岳 调查动机 来自陕西西安的李先生近日来电反映“买房被要求按指印”的问题。李先生说,他在购房时被开发商要求逐页在合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