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法院从“心”出发实质化解矛盾_湾区律师网

武强法院从“心”出发实质化解矛盾

2023-01-28 10:45:16  浏览:1194  来源: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宵鹏 通讯员吴琼 孙明磊近日,河北省武强县人民法院挂牌“心理辅导研学实践基地”,积极加强与省内高校的联系合作,初...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宵鹏 通讯员吴琼 孙明磊

近日,河北省武强县人民法院挂牌“心理辅导研学实践基地”,积极加强与省内高校的联系合作,初步确定涉诉纠纷化解心理学的研学课题,进一步深化“心理疏导+法律调解”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是武强法院助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的一个有效手段。该院尝试将心理疏导引入案件调解、信访化解等工作中,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实现了案件高调解率和信访零存量。

武强法院在诉前、诉中调解及处理信访问题时发现,基层纠纷中,当事人因司法预期过高、自我认知固化、情感亟须宣泄等心理因素,往往案件办结但“心结”未解。为此,武强法院在司法过程中引入心理辅导干预机制,积极探索“心理疏导+法律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将法院调解、信访等工作变成疏导情绪、医治“心病”的过程,彰显司法温度。

为提高队伍技能,武强法院积极打造研学基地,设立矛盾调解心理辅导中心。同时,从具有心理学及法学双专业背景的干警中,择优选出两名干警,牵头组织各业务庭室的司法辅助人员,组建案件调解和信访化解两支“法律+心理”双专业团队。

武强法院注重健全研学实践工作机制,确保心理辅导高效介入和精准运用。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首先对案情、当事人家庭状况、人格特点等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填写《纠纷化解心理服务评估表》,对有心理服务需求的,及时到矛盾调解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对接介入。随后,双专业团队会运用“调解案件,先调心情,后解案情”“信访案件,先信来者,后访缘由”等基本“心法”,实施心理辅导。今年以来,武强法院已开展心理辅导20余人次,实现案件调解率45.3%,及时化解各类信访苗头隐患17件,有效促进了矛盾实质化解和社会和谐稳定。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