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杜燕)202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包含211项,涉及社会服务与公共卫生、城市治理、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
今天,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202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主要包含六大方面:
在服务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围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制定《数据交易服务指南》《车路云一体化信息交互技术要求》系列标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智慧城市通用地图服务技术规范》《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技术导则》等标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乡村振兴大数据》系列标准。
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方面,围绕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制定《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围绕城市副中心高水平建设,制定《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
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围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水平,制定《城市综合管廊数字化建设要求》等标准。围绕交通综合治理,制定《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服务评价规程》等标准。围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定《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防御指南》等标准,研究《长城文物保护工程勘查规范》。围绕坚持减量发展,制定《碳市场核查技术规程》系列标准。围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制定《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
在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围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研究《社区菜市场智慧化设置规范》等标准。围绕扩大普惠性养老供给,制定《老年人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等标准。
在助力复工复产方面,围绕全力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制定《急救车洗消站运行规范》等标准。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评价规范》等标准。
在全力保障首都安全稳定方面,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制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系列标准。围绕支撑韧性城市建设,制定《城市韧性评价导则》系列标准。
这些项目都是如何产生的?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表示,通过项目征集、遴选、审查论证、项目协调、项目公示、项目审批等环节最终确定。其中,社会公众参与到立项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和实施阶段,后续公众可向行业主管部门反馈标准实施中的问题、意见。
据悉,按照《北京市标准化办法》,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管理本市地方标准,负责地方标准的立项、审查、批准、发布和综合评估。北京市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工作,负责建设行业领域标准体系,提出地方标准项目建议,承担制定地方标准的任务,组织对地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解释,对地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地方标准复审,开展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等。(完)
[ 责编:王宏泽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