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张亦含
兴商建市四十载,浙江省义乌市被称为“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为了充分满足经济繁荣发展之下日益增长的市场治理需求,义乌市人民法院协同义乌商城集团等单位,共同在国际商贸城、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等地点建立16家特设“共享法庭”。
近日,义乌法院院长吴传档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这些建在市场里的“共享法庭”为市场主体参与诉讼提供了便捷驿站,打通了司法服务市场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吹响了商贸纠纷诉源治理的集结号,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司法助力。2022年以来,义乌法院共受理民商事纠纷17691件,同比下降14.88%。
市场纠纷不出市场
“我和叶某2019年一起合作运营电商,我出资100万元,提供货物70万元,他出资30万元。但是我发现他还在经营自己的网店,现在我不想继续合伙了,他也不来和我对账。”义乌市国际商贸城四区经营户李某打电话向设立在四区里的“共享法庭”寻求帮助。
初步了解具体情况后,四区“共享法庭”庭务主任黄元超请双方当事人来“共享法庭”面对面调解,引导双方围绕出资情况、合作以来的盈利亏损分别陈述,协助双方记录每笔进账、出账,一起进行结算。
在黄元超的耐心调解下,双方终于达成合意,签订调解协议,约定由叶某分四期付105万元给李某,退货物40万元,商标价值60万元退还给李某,双方握手言和。
2021年10月,义乌法院分别在国际商贸城五个区设立了“共享法庭”,为全体经营户、采购商、劳动者高效就地化解商贸纠纷。“共享法庭”的调解员们都是有着几十年经商经验的市场经营户,有的还是行业协会会长、商会会长,因为热爱调解工作,把生意交给家人,自己专心做起调解员,无偿为纠纷化解、市场治理出一份力,实现“商人纠纷商人解”。
“各个行业已经形成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特点的经营规则,许多纠纷在外人看来比较复杂,但对于经营者而言,可能一眼就能看穿其中的门道,有的时候法律规定与行业经营规则也有不同,因此,让懂行的人调解纠纷显得尤为重要。”黄元超解释道。
据统计,2022年以来,国际商贸城“共享法庭”共调解商贸纠纷919起,调解成功率100%,实现“市场纠纷不出市场”。
劳动争议快速处置
要想全方位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不仅要服务于市场主体,更要积极延伸服务于劳动者,营造规范的用工环境和有力的就业保障体系。为此,义乌法院于2022年7月在义乌市社会治理中心驻劳动监察大队调解室设立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共享法庭”。
近日,劳动争议特设“共享法庭”的调解员仅用3个小时就一次性成功调解6起电商领域劳动报酬纠纷,追索欠薪6.4万余元。
2022年2月,傅某等6名外来务工人员陆续入职义乌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薪资为每月4860元。但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在2022年7月开始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工资无法及时发放。同年八九月,傅某等6人陆续离职。此后,6人曾多次上门索要欠薪,双方一直谈不拢。
6人起诉后,劳动争议特设“共享法庭”安排一名由退休法官担任的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认为,涉案金额小,傅某等6人选择诉讼或仲裁耗时耗力,能调解成功并进行司法确认是解决纠纷最好的方法。
在调解员的耐心说理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傅某等6人在“浙江解纷码”上申请了线上调解,最终确定分两期履行的调解方案。为了确保公司能够按约支付工资,调解员在协议中附加了违约条款,并对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最大程度保障调解协议的按约履行。
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共享法庭”通过数字赋能为来义乌打工者提供了安“薪”保障。自去年7月设立以来,“共享法庭”成功调解794起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83.49%。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义乌有“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之称。在活跃的经贸往来背景下,义乌法院秉持“保护知产就是保护创新”理念,打造知识产权特设“共享法庭”,协同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多部门形成合力,一体预警、防范、调处涉知识产权类纠纷,为“信誉义乌”清除侵权“杂草”。
来自杭州的小楼是一名在电商平台创业的年轻人,因店铺内销售的一款陀螺玩具涉及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被义乌某玩具制造公司起诉,案件进入“共享法庭”诉前调解阶段。
调解过程中,被告人小楼对是否构成侵权提出疑问,调解员立即通过知识产权“共享法庭”连线义乌法院民事审判四庭(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答疑解惑。
在法官分析利弊并列举相关案例后,原、被告双方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意见并和解,原告递交撤诉申请。
除了通过法官的提前介入指导提高解纷效率外,“共享法庭”还特邀13名行业协会调解员、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员联动解纷,提高纠纷调处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买房被要求在近百页合同上逐页按指印 专家:民事活动强制按指印缺乏法律依据
漫画/高岳 调查动机 来自陕西西安的李先生近日来电反映“买房被要求按指印”的问题。李先生说,他在购房时被开发商要求逐页在合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