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者 正青春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 本报通讯员 杨黔宁
她,是冬天里的一枝寒梅,引领迷失的人们走出绝望,重获新生。
她叫黄梅,2017年3月加入禁毒工作队伍,目前是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木果镇禁毒专干,负责木果社区、杨家寨村、连山村、新丰村社戒社康人员的管理工作。
生活中,黄梅是一双儿女的好妈妈;工作中,她是全镇公认的“工作狂”。她坚持“用心用情,专精一业”的理念,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作朋友、给全镇中小学生当老师,把禁毒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获得群众的广泛赞誉。
黄梅曾在某药店担任5年店长,工作稳定,压力不大。得知镇禁毒办需要禁毒专干时,她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投身全镇的禁毒人民战争中。
从药店店长到禁毒专干,业务知识是黄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她用了许多办法提升职业技能。一是多问,虚心问领导、问同事、问村居、问村民、问上级主管部门,让她迅速进入角色。二是多记,大到全镇的禁毒工作形势,小到某个社戒社康人员的基本信息,她都记录下来,随时看、随时记,一本本高高摞起的笔记本,承载着她对禁毒事业的热爱。三是多走,黄梅认为看千篇资料不如实地看一看、问一问,社戒社康人员的现实表现、家庭信息、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工作情况等都要实地了解,她平均每周进村入户3次,5年来,踏遍木果镇164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
社戒社康人员是黄梅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渴望回归社会、渴望重获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心理又比较敏感。黄梅认为,笑容能消弭隔阂,她放下禁毒工作者的身份,坚持以微笑进行服务,真心真情与社戒社康人员交朋友、谈心事,用笑容拉近距离,把帮教对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
社戒社康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大障碍,就是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同。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和区禁毒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黄梅积极帮助社戒社康人员寻找就业门路,对生活有困难的已戒除毒瘾的涉毒人员,到民政部门为其申请救助,解决最低生活保障。
吸毒人员代某某被送强制隔离戒毒,家中留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生活艰难。黄梅上门送暖心包,帮助打扫卫生,与其父母拉家常,帮助辅导孩子学习。代某某知道后,由衷地说:“有禁毒专干上门关心,我就放心多了,我一定戒掉毒瘾。”
5年里,黄梅帮助很多吸毒人员脱离毒品,有的人还过上小康生活。很多戒断毒瘾的涉毒人员说,“没有黄梅的严厉监督,都不相信自己能坚持下来”。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人”,黄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帮教对象穆某某被公安机关责令社区戒毒。穆某某吸毒后家庭破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对帮扶工作人员充满戒备和防范。黄梅在穆某某及其家人中不断做工作,多次对穆某某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鼓励他树立信心,指导他的家人对其进行帮助和教导。3年过去了,穆某某渐渐回归家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这枝山里“寒梅”的努力下,一个个涉毒人员喜迎生机,回归社会;更多的人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木果镇的禁毒工作实现一次又一次突破。
有人说,黄梅敬业奉献,是禁毒工作者的楷模;有人说她傻,如此忘我工作不值得。面对别人的评价,她只是微微一笑,默默地投入到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禁毒专干的忠诚与奉献。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网购“售后理赔”藏陷阱 新型诈骗引流手段如何让退货变“入坑”?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总台记者韩雪莹 任梦岩俞翔)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对于消费者来说,网购商品遇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