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评 | 治理直播售假要形成合力_湾区律师网

·法治时评 | 治理直播售假要形成合力

2022-11-12 21:51:16  浏览:1173  来源:法治网
□ 法治时评□ 林楠特正值“双11”大促期间,不少人都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日前,公安部公布10起依法严厉打击网上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

□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正值“双11”大促期间,不少人都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日前,公安部公布10起依法严厉打击网上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并提示广大消费者要增强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

近几年,直播带货等网络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拓宽了消费者的购物渠道,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便捷度。但同时也出现了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品频现等问题。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12315平台在新消费领域每接到5件投诉举报,就有4件跟直播带货有关。

与线下店铺的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直播带货具有即时性、受众广、带货和发货分离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消费者往往会面临取证难、维权难等问题,而部分消费者的隐忍无形中又给了不法商家“顶风作案”的勇气,从而让一些直播平台沦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

此次公安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多起案件涉及直播带货,这些违法犯罪体现出团伙作案、上下游犯罪链条化、隐蔽性强等特征。

直播带货涉及的违法犯罪虽然发生在线上,但是根源在线下,因此只有紧盯病灶,对症下药,重拳出击,将对线下假货的打击和线上假货的围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治理这些侵权假冒问题。此次公安机关披露的案件,就是紧盯消费者反映集中的“网红”“直播间”等,通过打源头、端窝点、断链条、摧网络、追流向,强化了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破案攻坚,不仅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消费者和企业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在社会上也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网络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延伸,网购体验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信心。治理网络售假除了需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大查处力度、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还需要各类平台强化自我管理、压实各项责任,企业和商家提升诚信守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需要消费者依法积极维权、理性购物,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净化购物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