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信息公开渠道 更好回应社会关切
为进一步拓展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信息公开渠道,增强人大立法工作透明度、更好回应社会关切,2019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立了发言人机制。11月10日,记者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办公室了解到,三年多来,法工委发言人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除了发布立法信息外,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涉及立法和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截至目前,以不同形式发声60余次。
据法工委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胡健介绍,三年多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定期举办法工委发言人记者会15次。在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及时权威发布立法修法信息、近期部分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解读拟提交审议的法律草案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条款,回答记者提出的涉立法热点问题。邀请来自50余家境内外媒体的记者440余人次参加,回应涉立法热点问题100多个。二是就重大涉法问题不定期对外发声24次。及时阐明涉港立法、国家安全领域立法的基本原则和重大意义等问题。特别是2021年,法工委负责人还就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和反外国制裁法等专题,接受媒体采访。在24次发声中,有7次涉及依法防控疫情,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疫情防控。三是结合重要立法工作组织专题采访、集体采访7次。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备案审查等重点工作以及行政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重要法律,组织专题采访、集体采访。四是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注重加强国际传播,用鲜活生动的方式讲好中国立法故事、中国人大故事。
社会各界对法工委对外发声工作高度关注和肯定支持。公众普遍认为,机制设立三年多来,法工委发言人表现出较强的履职能动性,以立法宣传工作为基点,拓展各类涉法职能。除了发布立法信息的日常功能外,法工委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涉及立法和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发挥了普法宣传功能。同时,也有研究者关心法工委发言人对外发声的性质和效力问题。对此,胡健表示,法工委发言人对外发声是符合新闻发布规律的履职行为,紧紧围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和法工委立法工作机构的职责,是立法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法工委发言人就涉立法问题对外发声,回应社会广泛关注的法律有关规定的理解和适用问题,是经过慎重研究的,对法律特别是立法原意的理解是比较权威的,有利于凝聚共识、宣传和普及法律。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有力保障,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强调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胡健表示,目前,发言人机制已成为法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继续发挥这一机制的重要作用。(王比学)
[ 责编:陈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e法耀陇原|庆阳:法治护航数字经济 黄土大塬崛起“中国算谷”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王卫科 宋芳科 程健 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活动期间,“e法助企”宣讲在庆阳如期举行,三位来自...“换脸变声”诈骗、设备偷窥偷听——如何提升防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利用“AI换脸”伪造身份、智能设备“偷听”、摄像头被操控……AI生成视频、智能管家、刷脸支付等新技术让生活更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