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含有特殊矿物质等为“卖点”,价格是普通食盐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论克卖的“网红盐”,是“智商税”还是真有奇效?
阅读提示
近段时间来,充满异域风情的各种“网红”进口盐,在电商平台十分火爆。尽管价格是普通食盐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仍有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广大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审慎看待“华丽外衣”下的“网红盐”等网红商品,不要轻易上交“智商税”。
一瓶200克研磨版的喜马拉雅纯天然岩盐售价为58元,454克包装的法国灰盐标价108元,一瓶113克的美国夏威夷黑盐标价148元……价格是普通食盐的50倍左右。最有名的法国盐之花,网上的售价在每克0.5元~1.5元之间,也就是普通食盐的70倍~200倍。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充满异域风情的各种“网红”进口盐,在电商平台十分火爆。这些“网红盐”均以“天然”“特定原产地”“含有特殊矿物质”等为“卖点”,号称可补钙补锌“营养更均衡”,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令其身价倍增。
这些“网红盐”是真有奇效,还是在收取消费者的“智商税”?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在营销时打擦边球
“这些色彩瑰丽的‘网红盐’撒到食物上,令人赏心悦目。”重庆时尚人士吉峰这样对记者说。
业内人士指出,从市场角度来说,“网红盐”就像饮用水一样,只要标注清晰明确,不存在虚假宣传或者诱导、误导消费者的情形,没有危害食品安全,都应许可其存在,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或喜好自主选择。
“相比于追求新奇的‘网红盐’,我们更应学会阅读食物的营养标签,注意减少钠的摄入,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重庆体育局营养学博士李文建研究员说,应注意一些“网红盐”在营销时打擦边球。
记者发现,不少商家在销售“网红盐”时,都会打出“天然有机认证”“富含矿物质”等标签。“网红盐”打破了人们对盐的认知,大都宣称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甚至能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以喜马拉雅玫瑰盐为例,商家宣称该盐在两亿五千万年前形成,纯天然无污染,含氯化钠98%以上,包括铁、钙、镁、钾、锌、硅、铜等80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是名副其实的盐中之王。“就算这些都是真的,但很多微量元素人体并不需要,甚至对人体并无益处。”李文建说。
除了高大上的玫瑰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喜马拉雅盐调味品,1瓶价格在50元左右,号称口味新组合,严选原料匠心搭配,轻松搞定各种中西美味。有橘子组合、柠檬组合等,一些包装瓶配置有可调节的研磨器,有细、中、粗三种颗粒,号称能现吃现磨,噱头感十足。
“吃盐补钙”不靠谱
此外,还有商家声称喜马拉雅玫瑰盐比普通食用盐更天然或更纯净。对此,重庆大坪医院主任医师李庆说,事实上,在当前的食品世界中,“天然”这个词意义不大。
据了解,食用盐主要包括海盐、湖盐、矿盐,分别来自海水、天然卤水、地下盐矿床。所有食用盐都是自然的,而非人工合成的。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只要纯度达标,不同产地的盐营养成分和价值没有太大差别。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吃盐补钙”的说法更是有悖科学,自相矛盾。事实上,多吃盐不仅不能补钙,反而会导致钙质流失。食盐含有钠离子,而钠和钙在人体中代谢是有联系的,它们由同一种分子调节。钠摄入量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排钠,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因此,“吃盐补钙”不靠谱,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李庆认为,盐里的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加入的强化剂除外),毕竟每天食盐摄入量太低。按照《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盐不允许添加除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至于钙、铁等矿物质,通过吃盐来摄入是不靠谱的。盐只是调味品,不是保健品,不需要关注太多成分,只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碘就足够了。
事实上,重庆市消委会近日对重庆市面上流通的8个品牌、共计27组食用盐样品进行比较试验,对比试验主要针对食盐样品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营养强化剂和主成分含量等20项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27组样品均未测出锌,有4组样品测出有硒,有18组样品测出有铁,有23组样品测出有镁,有22组样品测出有钙。虽然硒、铁、镁和钙这些微矿物质元素对人身十分有益,但从测试结果看,无论盐的档次与价格高低,其微量的矿物质元素含量都十分有限,因此通过食盐来补充矿物质元素作用微乎其微。
不要轻易上交“智商税”
“为补充矿物质元素而特意选择微量营养强化盐没有必要,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口号。”重庆市消委会相关人员说,测试还揪出一家“挂羊头卖狗肉”的食用盐品牌,宣称自家为海藻加碘盐,但实际是添加碘化钾和海藻鲜味液,该品牌已经被约谈处理。
“‘网红盐’不过是利用部分消费者好奇、尝鲜乃至迷信外国商品的心理,用模棱两可、华而不实、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推销产品,对其不可等闲视之。”重庆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张载荣说,一方面,监管部门、平台要依据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约束、规范商家的不实宣传,严格查处违规营销行为;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审慎看待“华丽外衣”下的“网红盐”等网红商品,不要轻易上交“智商税”。
李文建建议,监管部门既应强化监管,严查违规营销、欺诈诱导等违法行为,同时也要注重科普宣传,让更多人知晓“网红盐”与普通食盐的功能并无二致,进而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让人们明明白白地消费,不要掉入消费陷阱。(记者李国)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王博律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汕头仲裁委仲裁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认养农业”兴起 有人收获满满有人落入陷阱 别让“云骗局”打碎田园梦
花费数百元或上千元,远程认养云南的咖啡树、草原上的牛羊、岭南的陈皮……近年来,“云认养”“认养农业”等概念兴起。但在田园农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