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29日电 题:刘伯鸣:打铁人,更是“铁打的”人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
32年前,年轻的刘伯鸣走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如今,已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的刘伯鸣,依然奋战在厂房里的国产1.5万吨水压机前。
32年,他只做了一件事:和团队专心打造大国重器。
刘伯鸣在厂房内指挥作业(2022年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在他师傅范友国眼里,“伯鸣是个急性子,肯钻研,天生就是个‘打铁人’”;他的徒弟张欣宇说,师傅“胆大心细”,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青年职工。
记者日前走进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的厂房采访,刘伯鸣正在指挥操作手通过水压机把烫得发红的巨大钢锭塑成轴、辊、筒等各类锻件,这些锻件将被应用到核电、石油、化工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水压机每一次锻压的时间、强度、角度,都分毫不差。
就在这间厂房,刘伯鸣带领团队突破外国技术封锁,为中国核电锻件制造擦亮了招牌。
刘伯鸣(右一)在厂房会议室内与工友讨论生产作业事项(2022年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核电锻件是核电机组建设的关键部件。彼时,核电锻件制造是世界范围内绝对的高精尖科技,也是我国急缺的关键技术。
“造出来,我们不仅能突破封锁,更能降低成本,赢得广大的市场!”刘伯鸣和工友们立志要为撑起中国制造业脊梁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支撑国家重要核电项目的关键部分,核电锻件吨位大、质量要求高,制造工序相当复杂,从冶炼、锻造、热处理到机加工、无损检测、性能检验……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
刘伯鸣带着十几个人吃住在单位,进行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关。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里,加热炉内最高温度可达1250摄氏度。高温炙烤下,刘伯鸣常常大汗淋漓,有一天下班他发现当天体重减了好几斤。
揉着面团反复模拟锻件形状、深夜两三点打电话和技术人员讨论模拟结果、反复计算板坯厚度和直径……刘伯鸣“着了魔”,在火花和热浪的“陪伴”下修炼着“铁上绣花”的功夫。
终于,当重锤最后一次落下,硕大的锤头精确地控制着锻件的每一丝形变,核电锻件一次锻造成功!刘伯鸣和工友们首创了同步变形技术,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刘伯鸣在工作室内查看创新产品模型(2022年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随之而来的,是一段凯歌频传的日子。世界最大715吨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华龙一号”主泵泵壳锻件、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水室封头……伴随着一项项成果产生,刘伯鸣团队也探索出了刘伯鸣不同步走步法、关键点控制法等核电锻件制造技术,保证锻件制造一次合格。
近年来,刘伯鸣团队已设计创新课题86项,研究成果为中国一重降本增效2亿元以上。中国一重制造的锻件远销国内外,锻件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前列。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这些年,荣誉纷至沓来。刘伯鸣说,培养接续奋斗的大国工匠,是他的迫切心愿。现在,“刘伯鸣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传帮带”蔚然成风。
刘伯鸣在厂房会议室内为工友讲解生产任务(2022年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创新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琢磨,就没有什么咱攻克不了的东西!”接受完采访,刘伯鸣又重新迈进重锤起落、铁臂穿梭的厂房。那里记录着他的创新与坚守,也见证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火热年华。
刘伯鸣,是共产党员,是打铁的人,更是“铁打的”人。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今年前四个月立侦相关案件近七千起
本报北京6月5日讯 记者张晨 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近年来,公安机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盯长江、黄河等重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