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10月3日电 题:张连钢:一门心思把港口科技创新做好
新华社记者王凯
生于1960年的张连钢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他带领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建成了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效率最快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先后9次刷新世界纪录。今年,张连钢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1983年,张连钢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扎根港口一线,参与开发或主持了一系列港口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多项重要成果。
随着青岛港集装箱码头业务逐步发展,张连钢从一名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负责码头生产的管理者。
“我一门心思就想把港口科技创新做好。”张连钢这样对记者说。
2013年,青岛港集团启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拥有丰富技术功底和管理经验的张连钢被选中“挑大梁”。
“我们先是成立了IT组、土建组、桥吊组等9个攻关小组,分兵出击、协同作战。”张连钢说。他带领团队进行流程再造,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自主研发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技术及系统等多项全自动化码头核心技术。
在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一个闲置的库房里,没有人计算过,这个团队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见证那段艰难历程的,是几十万字的分析论证报告,3000多份技术讨论会记录,以及每周都要清走的数个方便面大包装箱。
最终,张连钢率队用1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国外至少需要3年的设计周期;仅用3年半,完成了国外需8年到10年的建设周期。
“我们全自动化码头的1台桥吊,可以干出国外同类码头2台桥吊的作业量,但投资成本远低于国外。船长和货主现在抢着来我们这里靠泊。”张连钢说。
2018年6月,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项目启动,张连钢继续带领团队投入其中。他们定下“全面超越一期,引领世界全自动化码头发展潮流”的目标,推出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氢+5G”“全球首创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等多项科技成果。
随着全球领先的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示范段)在青岛港竣工,实现港区交通由单一平面向立体互联的突破;全球领先的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落地,为全球港口提供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中国样本”……张连钢和团队站在更高平台上不断开展科技创新。
如今,年逾六旬的张连钢仍奋战在码头建设第一线,向着全自动化码头三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奋力攻关。
“我们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应该树起‘中国样本’。这是我作为一个港口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张连钢说。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进一步筑牢美丽中国建设法治根基 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草案))不久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向社会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