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电科技针对发行人5件发明专利发起无效宣告请求的最新进展情况,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请发行人代表说明,发行人与长电科技的不正当竞争之诉和劳动合同仲裁案件审理的最新进展情况。”2月22日上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11次审议会议如期举行,上市委就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甬矽电子)的专利纠纷等问题进行审查。
审议结果显示,甬矽电子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甬矽电子在科创板的上市之行就能高枕无忧。此前甬矽电子就被竞争对手举报其创始人挖角“老东家”,导致其在上会前夕不得不进行紧急自查。业内专家表示,甬矽电子的相关专利纠纷如何解决以及能否对其技术来源作出有效解释或将关系此次IPO(首次公开募股)之行的成败与否。
科创板上市风起云涌
成立于2017年的甬矽电子主要从事高端IC的封装和测试,产品主要应用于射频前端芯片、AP类SoC芯片等。根据智慧芽为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甬矽电子目前围绕封装结构、电磁屏蔽等相关技术领域,共提交专利申请220件,其中80余件发明专利申请已获得授权。
“作为一家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封装与测试解决方案的企业,甬矽电子成立仅4年多,之所以有底气向科创板发起冲刺,不仅因为其拥有较强的专利布局能力,同时也来源于其报告期内高达340.53%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甬矽电子成立仅1年就快速量产相关产品。对此,甬矽电子在招股说明书中解释,一方面基于发行人管理团队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具备成熟的厂房等生产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基于发行人初期采取的市场策略,选择了数字货币领域的倒装芯片,降低了客户导入难度。发行人量产的技术均来自自主研发。
2021年11月19日,正值甬矽电子全力冲关科创板之际,长电科技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起了针对甬矽电子及徐林华、林汉斌、徐玉鹏、何正鸿、李利、钟磊的不正当竞争之诉。值得一提的是,在甬矽电子的220件专利申请中,排名前4的发明人包括何正鸿、李利、钟磊、徐玉鹏,与不正当竞争之诉的相关人重合。
长电科技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企业,拥有3200多件专利。长电科技在中国、韩国和新加坡设有6大生产基地和两大研发中心,全球有2.3万余名员工。
一纸信件争议连连
2月14日,科创板网站披露的《关于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的举报信相关内容的自查报告》(下称自查报告)引发媒体关注。2021年底,甬矽电子向科创板递交申请后不到半年,长电科技便一纸信件送至上交所桌前,并宣称甬矽电子所递交的问询回复内容与实际不符,不具备申请发行上市的条件。
信件指出,在甬矽电子的研发人员中,有9名从长电科技离职1年内的发明人,他们在甬矽电子就职期间申请了4件专利,这4件专利涉及相应发明人在长电科技工作时的核心技术。甬矽电子提交专利申请的行为属于未经长电科技授权许可向他人披露商业秘密,涉嫌对长电科技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信件中,长电科技强调,虽然甬矽电子主动撤回了3件专利申请,但这恰恰说明甬矽电子自认无权对这些技术方案申请专利,且甬矽电子提交专利申请之时已经向他人披露了长电科技的商业秘密,即便撤回,技术内容也已经被公开,长电科技无法再将这些技术方案作为商业秘密保护,也无法继续申请专利,侵犯了长电科技的商业秘密,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对此,甬矽电子在自查报告中强调,发行人主要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均系自主研发,不存在侵犯长电科技知识产权或技术秘密的情形。同时指出,技术研发人员在行业公共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情况进行研发,将行业公共知识转化为适应企业生产设备选型、底层生产软件设置的企业技术知识,得到符合客户要求的封装结构,并对封装工艺进行优化。
“长电科技与甬矽电子之间存在多种类型纠纷,以不正当竞争纠纷最为突出。”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郭国中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商业秘密一般包括经营信息(员工信息、客户信息)、技术秘密等。长电科技目前仅就员工信息提出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而对客户信息和技术信息尚未正式提起诉讼,目前尚不了解长电科技掌握证据情况,还需进一步了解其维权动向。
成败与否还需观察
事实上,在科创板上市后被竞争对手举报或者提起相关诉讼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有的有惊无险,例如甬矽电子,离上市还差临门一脚;有的却没有那么幸运,止步在上会阶段。此前,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麦澜德)与伟思医疗之间曾发生过多起专利纠纷。据上交所官网显示,麦澜德在科创板IPO暂缓审议。
“这不仅考验相关企业是否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同时也考验相关券商的应对能力。”北京强企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王晋刚表示,此前,因为员工跳槽引发商业纠纷的案例有很多,例如,2019年4月,浙江某材料有限公司通过高薪利诱的方式,先后招募博威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翁某以及技术人员王某、苏某、黄某、刘某、廖某等6人入职其公司,组建铜合金高强项目组,利用博威公司的技术资料复制铜合金生产线。后经法院审理认为,翁某等6被告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在长电科技的商业秘密侵权案中,仅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维权,提出要求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的请求,而其主张损失663.25万元已超过商业秘密侵权刑事立案50万元的标准。”郭国中表示,若原告在诉讼过程中发现新证据,有权变更诉讼评述,增加赔偿金额。因此,随着案情进展,赔偿金额有可能发生变化。如今,甬矽电子进入冲刺IPO关键一步,相关专利纠纷如何解决以及能否对其技术来源作出有效解释,我们拭目以待。(本报记者 陈景秋)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专利敲诈勒索案二审宣判! - 深圳专利律师 专利诉讼代理 专利侵权代理
专利敲诈勒索案二审宣判! 上海专利敲诈勒索案二审宣判。2021年10月27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认为,...知识产权困扰“青椒”在职创业 为什么一些高校教师不跟学校合办公司
原标题:为什么一些高校教师不跟学校合办公司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最近正和沈阳机床厂商议成立一家公司。 该院教师胡育...大型煤气化技术: 为相关产业节省三十亿元专利费 侯树文 记者王春
原标题:大型煤气化技术: 为相关产业节省三十亿元专利费 “在2005年之前我国没有自己的大型煤气化技术,全靠引进。”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