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2016年1月,肖女士的儿子王某与沈某相识,两人很快就发展为恋人关系并开始谈婚论嫁。沈某自称在国企工作,是“领导的贴身司机”,因受领导赏识,可以分得一套单位福利房,房子下来就和王某领证结婚。肖女士随即开始积极筹措资金准备买房。
为讨肖女士欢心,沈某称房子办理产权证时要写肖女士的名字,并要走了肖女士的身份证复印件和证件照等。后肖女士陆续按照沈某提出的时间节点向其转账共计76万元。
2017年5月,沈某突然很着急地告诉肖女士必须马上交10余万元的房款,否则房子就买不上了。王某得知后立即卖掉了自己的轿车,并将卖车款9万元转给了沈某,然而之后沈某便很少露面,并对买房事宜找各种理由推脱。2018年7月,沈某称房子已经买下来了,并委托同事将钥匙交给肖女士。肖女士拿到钥匙后问新房地址,沈某吞吞吐吐。肖女士方知自己被骗,遂报警。
经查,沈某已将骗得款项用于归还高利贷及日常消费,无力偿还受害人肖女士。最终,西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沈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并处罚金11万元;责令被告人沈某退赔肖女士85万元。
承办法官表示,沈某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方面是由于肖女士已将沈某视为自己的准儿媳,对其深信不疑,在娶媳妇和买房的双重诱惑下失去了防备之心;另一方面是由于沈某假借“领导身边人”这个具有诱惑性和神秘性的身份,再有“机关内部指标”和“单位福利待遇”等要素的加持,轻易获取了被害人的信任。法官提示,人们应摒弃托关系和走后门等社会不良风气,通过正当渠道依法依规办理事务、合理合法实现诉求。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王博律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汕头仲裁委仲裁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等。同时提起侵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和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时重复起诉的认定和法律适用
同时提起侵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和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时重复起诉的认定和法律适用 ——(2023)最高法知民终240号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对一起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