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民市人民法院大民屯人民法庭
抓前端推农事合规 治未病促乡村振兴
辽宁省新民市人民法院大民屯人民法庭位于新民市东南部,辖区面积510平方公里,人口15万,粮食蔬菜种植和畜牧鱼类养殖产业发达,是东北最大的蔬菜产销对接集散地和北方淡水鱼销售集散地。大民屯法庭立足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立“未病先防”工作理念,探索“六全六员工作法”,全力化解农业生产销售领域矛盾纠纷,服务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被评为辽宁省第一批“五化”和示范人民法庭。
一、参与基层治理,多元联动排查“治未病”
一是扩展基层联动覆盖,完善涉农前端治理。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开展“四所一庭”协同联动,广泛联络人社、自然资源、水利、农业等职能部门,畅通涉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渠道,服务保障辖区农村农业发展。2023年联动开展化解工作5次,集中调处涉农纠纷30余起。
二是构建立体解纷网络,推动司法资源下沉。与辖区5个乡镇、75个行政村建立纠纷联调联动工作机制,设立3个“法律工作站”,构建“村治保主任+驻站法官”+“村委会+法庭”+“人民调解员+速裁法官”的三维立体解纷网络,大力推行上门调解、法律咨询、诉讼引导,走到群众身边“望闻问切”。2023年,辖区前端化解矛盾纠纷400余件,成功调处300余件,有效防止2起“民转刑”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是探索“六全六员工作法”,积极服务无讼乡村建设。系统提出“全面倾听群众呼声,做好民意诉求收集员;全面进行矛盾排查,做好纠纷平息调解员;全面提供法律咨询,做好诉讼活动服务员;全面指导人民调解,做好多元解纷协调员;全面开展法治宣传,做好提升理念引导员;全面助推守法守纪,做好示范引领模范员”的工作要求,大力推动辖区无讼村居建设,目前辖区已建成“无讼村”25个。
二、加强调解引导,司法指导支持“强疗效”
一是探索完善先行调解机制。认真落实《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辽宁省司法厅关于协同推进矛盾化解工作的意见》,加强释明引导,推动当事人优先选择人民调解化解邻里纠纷、土地承包经营及征收补偿等9种特定类型纠纷。2023年推动人民调解成功化解纠纷300余件,有效减少诉讼增量。
二是司法保障调解协议履行。依法开展司法确认、适用督促程序,积极倡导当事人依法申请司法确认,就包含金钱给付内容的调解协议申请支付令,切实保障调解协议得到履行、当事人合法债权及时实现。2022年以来,确认调解协议有效近百件,发出支付令39件。
三是加强指导人民调解针对性。从常规性法律知识到类案调处指引,积极开展定期分类指导,坚持每季度组织调解员集中培训1次。协调农业协会开展权利义务评价,为涉及农业技术标准的矛盾纠纷调处提供科学、准确的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指导人民调解在农业产业发展领域规范、专业的开展化解工作。
三、服务涉农主体,建设法治乡村“防复发”
一是建立高危主体名录,开展涉农隐患排查。重点关注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农业主体,已建立包括13个种粮大户在内的高危主体名录,通过立体解纷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安全合规审查和经营风险分析指导,2023年集中排查化解水产品买卖隐患200余起,有效防范大宗农产品交易风险,维护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是关注涉农重点领域,积极实施法治帮扶。深度调研走访辖区农业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收集整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制作发放涵盖种子交易、农业种植、农产品买卖、物流运输、产品质量等农业经营领域常规案例解读以及各类合同订立要素指引的《涉企纠纷问答100问》,配合交易主体座谈会现场答疑,助力农产品交易市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有效维护农业主体合法权益。2023年召开座谈会21次,为市场主体提供建议方案30条。
三是深入田间地头,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入村入户”开展巡回审判、以案说法,依靠“地缘”“人缘”发挥庭审示范作用,“防未病”抓早抓小抓苗头,“治已病”案结事了政通人和,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群众依法办事能力,有效提升村居法治建设水平。2003年,大民屯法庭开展巡回审判130余次,及时发现并成功化解纠纷70余件。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诉王某某等59人非法捕捞、收购长江鳗鱼苗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
当收购者明知其所收购的鱼苗系非法捕捞所得,仍与非法捕捞者建立固定买卖关系,形成完整利益链条,共同损害生态资源的,收购者应与捕捞者对共同实施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生态资源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填“漏洞”强“效果”化解劳动争议——北京东城区法院发布能动司法审理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促进劳资双方和谐共赢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事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可以推动构建劳资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黑龙江省延寿县“法院+工会”促推用人单位主动履行定期支付伤残津贴义务
2002年,邓某因工伤保险待遇与某公司发生争议并诉至法院。黑龙江省延寿县人民法院判决,某公司应支付邓某相关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包括每月向邓某支付伤残抚恤金(现称伤残津贴)。江苏省镇江市司法建议助力工会在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中发挥监督作用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两级法院在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前未履行通知工会程序问题易发多发。用人单位因未履行通知工会程序而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责任。重庆市北碚区运用劳动法律监督联动化解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班工资劳动争议
张某于2009年2月4日入职重庆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生产管理工作。2019年8月5日,双方续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加班费计算基数、工时制度、基本工资等内容。张某在上班期间每日超时工作,但公司并未支付张某加班费,故诉至法院。法院最终判决某科技公司支付张某加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