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山东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有关情况。据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冠博介绍,今年以来,我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共办理打击侵权假冒案件6450件,其中,查处商标专利行政案件3010件、侵权盗版案件603件、种业农资案件264件,青岛海关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扣留措施2095批次,扣留侵权货物45.5万件,保护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364项权利。
“我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近年来加强部门协同,一体保护格局初显。”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局长韩江峰表示,省市场监管局与省法院、青岛海关、济南海关签订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与省检察院联合出台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与省公安厅建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基本形成。
“2023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5万件,审结各类侵权假冒刑事案件789件。”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刘晓华介绍,我省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改革,健全专业化审判机制。目前全省8个中院、15个基层法院均已实现“三合一”改革,其中青岛、东营、威海三地法院已全面实现。会同公安、检察等有关单位推动刑事案件批捕、起诉集中管辖,促进民事维权、行政查处、刑事制裁有效衔接。
“当前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呈现非食用物质被非法使用或滥用,通过网络平台对外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产业化、链条化趋势明显。”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张蕾介绍,为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积极推动完善产品质量治理体系,省检察院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农资打假等重点领域工作。畅通沟通渠道,通过信息共享、线索通报、联席会议等方式,强化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协作,形成打击治理合力。
全省公安机关以“昆仑2023”专项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护航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侵犯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好品山东”认证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犯罪,依托“省市县所一体化”工作机制,“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各类侵权犯罪,有力遏制犯罪多发态势。“今年以来,共侦办部级督办案件60起,2起案件入选全国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总队长石建介绍。
“青岛海关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宣传,鼓励和帮助国内外权利人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2021年以来,山东省内企业在海关总署新增知识产权保护备案971件,目前有效知识产权备案已达2981件。”青岛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赵义介绍。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