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产业化是知识转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澎湃新闻了解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安庆石化公司党委书记刘晓华日前提出建议,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产业化意识,加速构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丰富完善知识产权转化保险体系。
刘晓华表示,近五年,我国知识产权产业化率呈稳步上升,2022年我国总体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同比略有增长,但仍然存在对知识产权资产属性认识不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和转化保险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知识产权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刘晓华指出,制约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尚未意识知识产权是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重要资产基础,二是尚未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三是尚未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转化保险体系。
为此,刘晓华建议:
一是提升创新主体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意识。知识产权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元素和砝码,但这也有赖于企业提升专利质量、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意识和能力,避免这些知识产权仅停留在“证书”层面,成为沉睡知识产权,无法有效地实现知识产权的资产化,也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二是加速构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知识产权所有人和产业化主体往往并非同一主体,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需要通过市场交易,交易制度,尤其是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成为交易主体推进产业化的核心问题。需要制定知识产权评估的行为依据,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流程;需要进一步出台可操作、可落地的实施细则等法规依据;需要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懂财务的复合型评估人才;需要建设一批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公正性和服务性的评估机构。
三是丰富完善知识产权转化保险体系。知识产权具有“拥有的风险性”和“处理的困难性”的显著特征。知识产权保险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并结合国内法律与市场情况,聚焦提升全链条保险供给水平、完善保险推进机制、强化保险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建立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险生态体系。制订适合知识产权收购与转让、作价入股、质押融资特点的风险评估、授信审查、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等制度。加强投资基金合作,为具备较高技术水平、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最终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多渠道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规范电子烟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开启
下一篇:银保监会进一步规范联合授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