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 (记者 孙满桃)民事诉讼当事人制造虚假诉讼,谋取不正当利益,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以他处购买的手机“狸猫换太子”成收货手机要求商家退货的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法院认为当事人存在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扰乱司法秩序等虚假诉讼行为,开出了2024年首张“罚单”,对其虚假诉讼行为依法作出了司法处罚。
案情显示,2023年6月,贺某在某电商平台开设的某品牌自营官方旗舰店中下单购买手机一台,订单包含赠品耳机一件。贺某收货后,当日以“机身划痕、摄像头掉漆、内存规格不符”等原因向店铺申请退货退款,并将手机寄回。店铺收到退回的手机后,发现该手机序列号与系统登记发出的手机不一致,拒绝给贺某退款,贺某于是将店铺经营者起诉到北京互联网法院。
庭审前,承办法官通过阅卷,发现当事人诉辩称中对于基本事实的描述不一致,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互相矛盾,认为本案可能存在当事人提交虚假证据的情况,围绕证据真实性问题先后组织两次庭审。
第一次庭审中,双方各执一词,原告坚称其退回的手机就是当时收到的,并提交了其拍摄录制的开箱视频、开箱照片。被告则称,原告退回手机的序列号、内存均与系统记录不一致,且开箱视频显示快递箱中没有赠品耳机,开箱照片中却有耳机,存在矛盾。面对法官的询问,原告起初称“未收到耳机”,后又变更陈述为“耳机和手机没在一个包裹,是快递员单独给我的”。
为准确查明事实,承办法官休庭后围绕手机序列号、快递包裹、赠品耳机等情况展开调查,通过向生产厂家协查、向快递存放点调取证据、对快递配送员调查询问等方式,查明了两部手机销售渠道和生产日期等事实,证实了手机和耳机在同一快递包裹,原告所称耳机单独配送的陈述是虚假的。
面对证据,原告在第二次庭审中承认,其退回被告处的手机与被告向其销售的手机不一致,原告在收到被告销售的手机后,进行拆封,将原告从其他平台购买的另一部手机放入包装盒内进行重新包装,录制了开箱验货视频,并以此为依据向被告申请退货退款。原告当庭向法院及被告道歉,并在庭后提交了书面致歉信。
法院认为,贺某故意向法院提供虚假证据,虚构所购买商品有瑕疵的事实,恶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存在虚假诉讼行为,已经违反了民事诉讼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妨碍了民事诉讼的正常秩序,依法应当予以严惩。
于是,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贺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并作出对贺某罚款5000元的决定。目前,该判决书、决定书均已生效,原告已履行了司法处罚。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崔晓光认为,虚假诉讼行为严重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仅扰乱诉讼秩序、浪费司法资源,更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破坏社会诚信。任何个人和单位都应当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自觉遵守正常的诉讼秩序,制造虚假诉讼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 责编:陈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员工遭遇线上加班怎么办 北京三中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劳动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多样化和用工方式的革新,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受侵犯的现象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特点。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最新...签订股权购买协议后能否反悔?深圳南山法院:满足一定条件案涉协议可解除
本报记者 唐荣 李文茜 本报通讯员 付晓 本想入股好友公司,共同经营获益,没想到还未完成股权转让,公司就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