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从企业报案线索入手,成功侦破一起以虚增里程、虚构订单手法骗取网约车平台车费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有力维护了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
今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莘庄派出所接到辖区某网约车公司报案,称在业务审计过程中发现数百件短距离、高补贴,长距离、短时长的可疑网约车订单,损失金额高达90余万元。经公司多方努力,均无法联系到涉事司机,遂向警方报案求助。
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网约车一口价”和“顺风车”业务均是根据乘客的目的地锁定车费。乘车前,乘客需要提前向平台支付行程预估的车费,而司机只需在确认送达后结束订单,平台就会根据车辆行驶里程和时间将车费和补贴结算给司机。
根据该公司提供的订单数据,民警发现司机张某将一小区至某公司的3公里“小单”,跑成耗时7小时、行程百公里的“大单”,最终由平台垫付了超出乘客预付费的额外费用;另有一名司机袁某,在一笔从“成都到深圳”的“顺风车”订单中,仅用时“1分钟”就完成订单,最终从平台方结算了3000余元的车费,后续该订单的“乘客”还以“未上车”为由获得了全额退款。类似可疑订单达数百件,遍布全国各地。
据此,闵行分局组织警力成立专案组,围绕可疑行程记录、订单时长距离等综合因素,依托平台的司机认证机制,固定了大量证据,成功锁定了一批以虚增里程、虚构订单手法非法牟利的司机。9月17日,专案组组织警力分赴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展开集中收网,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
警方查明,在“网约车一口价”订单中,部分司机会利用“乘客无需确认送达”的规则,在行程结束后故意不结束订单,而之后与该订单无关的行驶里程和时间都将一并算入订单中,更有甚者干脆虚构“网约车一口价”订单,提前支付车费后,使用虚拟定位恶意延长路程和时间,以此骗取平台车费和补贴。类似的手法在“顺风车”订单中也屡见不鲜。在多笔可疑订单中,司机使用另一部手机注册“乘客”账号,虚构“广东至成都”“上海至昆明”等远途订单,开始行程后,使用第三方软件虚拟定位至“目的地”并结束订单。此时,司机会根据结算规则,先行从平台方获得车费并立刻提现。然后,司机再以“乘客”身份致电客服,以未上车、未成行等理由,要求平台退款。平台一旦察觉问题发起追偿,这些司机就会注销账号逃避追缴。
目前,60余名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吴艺 庄莉强)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商都破获虚开增值税发票案
下一篇:杭锦旗破获香烟采购诈骗案
员工遭遇线上加班怎么办 北京三中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劳动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多样化和用工方式的革新,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受侵犯的现象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特点。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最新...